1
三件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等方面都完全一样的木雕,被送到了商店里。但是商店老板没有对这三件木雕一视同仁:将它们分别放在了三个不同的展示台。一个被放在了正对着大门的显眼的位置上,并标上了三个零以上的价格;而另外一个则被放在了店门旁,与第一个木雕侧对着的位置,而标上的价格是:待估,似乎是有意和第一个进行比较;而最后一个则被放在了与第二个所放的展示台相平行的靠墙角的展示台上,价格既不标明确数字也不标待估。老板的做法,与他的店名——有意思——是相照应的。一样的木雕,不一样的展示位置,各自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2
第二天,老板早早就打开了店门,开始一天的营业。就在老板一如往常拿着掸子掸去物品上的尘埃,一位顾客上门了。做生意的人,不但眼睛灵光耳朵也不赖。顾客前脚刚踏进店里,老板便转了身过来,于此同时老板迅速打量了来者:鞋子锃亮而纤尘不染,衣服挺括整洁,手指甲修得整齐并且双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甲上都没有黄褐色的斑迹,脸庞干爽,头发也精心打理过。整一个形象给人一种为人细心的感觉。打量完毕,老板如同其他店的老板一样道了句:欢迎光临。但,仅此而已,没有像其他店的老板一样逮着顾客介绍自己店里有什么好东西有什么精品,一切任凭顾客自己去看。
道完招呼,老板像没事似地拿着掸子又去掸灰尘了。在老板转身离开时,果不其然,顾客被正对着大门的木雕吸引了,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俯下身子盯着木雕仔细的看。看到价格时,顾客开始摩挲下巴,并自语道:“这价格……”。只见顾客低着头摩挲着下巴慢慢地转了身子,可见他打算招呼老板过来询问,但就在抬头的瞬间,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不出所料,顾客看到了第二件木雕。顾客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又是俯下身子仔细地查看木雕。看了些许时间,又跑到第一件木雕那儿看了一阵……顾客来来回回在两件木雕查看了足足有个把小时。顾客惊讶而疑虑地想,用料做工都是一样,怎么放在……还是叫老板过来询问下。询问老板时,顾客换了一脸自信的表情,说道“这两件木雕,用料一样讲究,做工一样精细,怎么就放在不同的展示台上。”平静海面下是汹涌的暗潮,平静的脸色下是心里在打鼓。听完顾客的话,老板说了一句——一样 放在两个展示台——让人听不出是反问还是陈述语气的话。听完这样的话,顾客以为老板是在故弄玄虚,便不再询问,离开了店。
3
又过了两天,不过除了第一位顾客询问过木雕,还没有第二位顾客来询问,似乎是被价格吓到了,认为不就木雕吗?怎么那么贵?眼看今天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还是没有人来询问,但是老板却不着急,即便店里有个公开的规定:任何一类物品进了店,如果一星期内卖不出一件,就免费送人。
似乎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一天里要打烊的时刻,有个顾客来了。穿着和第一位顾客差不多,但是下巴有些胡子拉碴,外套还算挺括,但里面的衬衫胸口处有好几条褶纹。还算是个做事细心的人。只见他一进店门就向老板问“我是朋友介绍来的。说你店里有两件有意思的木雕,所以来看看,你知道是那两件吗?”老板知道他询问的是那刚进不久的木雕,却故意吊他胃口,说:“本店取名‘有意思’那么店里的物品便都是有意思的,我实在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两件木雕,麻烦你自己看看吧!”既然如此,顾客只好自己找了。出乎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注意到正对着门的木雕,也没有看到门旁的木雕,反而找到了墙角的木雕。在那里他打量了木雕好一阵子,最后叫来老板“这就是我朋友所说的其中一件,另外一件没找到,这件我要了。”“不!现在还不是时候,你在回去思考思考吧!”老板说。“买东西,要思考干嘛?”他反问道。“这还没成一样!”老板答道。还没成一样!顾客想不明白这话,但老板执意不卖也只好作罢了!
“相同?你朋友难道没跟你说过价格?”老板送走了刚才的顾客,自语道“这制作者为什么要我这么做?”
4
三天前的一个傍晚,就要打烊了,老板收到了一个箱子,里面是一样雕塑,是有人托他进行销售,此外箱子里还有一封制作者的书信。
“老板!”一阵脆耳银铃的女子声音,打断了老板的回忆。原来就在老板陷入回忆的时刻里,有一位女顾客上门了并在期间对店里的东西端详了一般,当然也看到了那三件木雕,这才问“这三件木雕怎么说?”“怎么说?当然由顾客去说!”老板语气平淡地回答道。“那么!你告诉我,这件木雕是真品,另外两件是仿品。”女子指着正对着门的木雕说。“何以见得?”老板故作反问。“不是真品,你干嘛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
“不!一样!”老板在说完‘不’字,故意停了好久。
“不管了!这件卖给我如何?”女子问道。
“不是时候!还没成一样呢!”老板再次说道。
“还没成一样?什么意思?”女子疑惑地问。女子最后没买成,扫兴走了。
5
第四天,来了一位老者。老者身着有些寒碜,但是眉宇间流露出一股难以掩抑的睿智,手掌布满老茧像是长久做木活造成的。他随便走走,便出了店,既没有询问关于木雕的事,虽然他在三件木雕前有做停留,也没有询问关于其他物品的事,老板一时间也搞不清他是来干嘛,尽管自己有多年的经营经验,像这种只看不问的倒还头一回。
第五天,一大早喜鹊便叫个不停。临近晌午,来了个一袭黑衣的中年人,面容刚毅是经历过沉浮的样子,透露一股不凡的气质。先是在一个檀木笔架前端详了一阵子,不过最后把目光停留在木雕上。在三件木雕前做了一阵观察后,向老板问“这!可以动动吗?”“当然可以!”老板看着他回答。其时,老板心里有些欣喜,因为事情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了。只见中年人,拿起木雕上翻下看了一阵子,好像在寻找什么。摸索了一会儿,眼睛一亮,道:“在这里!”。大步流星地将另外两个木雕搬到同一个展示台上,中年人摆弄了一会,只见三件木雕被他拼成了一样雕塑。这时他对着老板说:“这三件木雕虽然被放在了不同位置,但其实三件木雕是同一样雕塑的三个部分。不是谁都会通过物品的位置来判断物品的属性。这三件木雕无论用料还是做工都如出一辙,就连雕刻手法也是同出一手,而三件独立的物品要达到这种效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是看似独立实际是同一个物品的三部分,所以我断定它们是一件雕塑的三个部分。我说得没错吧?”老板望着被拼在一起的木雕,若有所思的说“不只你一个人问过这三件木雕,也都看到他们的用料和做工一样,可你是第一个想到它们是三部分!这是全部吗?你觉得。”“当然是全部啊!卖我如何?”“好!既然如此,证明它与你有缘,就卖给你!”
6
送走了中年人,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这一样雕塑,望老板能把其拆成四部分,分别置于正对门、门旁与墙角的位置,如果有人将三部分木雕拼在一起,却没有想到有木楔子并认为那三部分就是全部,就卖与他,虽然这样子雕塑不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现在,这木楔子就在老板手掌上,老板看着它疑惑道:你这制作者究竟是谁?有如此神机?
就在这时,邮差给老板送来了一封信:老板,首先谢谢你的诚心配合,作为回报,木雕卖出所得款全给你。展示台,展示的不是物品,而是人生:一种只会细心观察却不懂得分析的人生态度,有时会让你在离真相一步之遥的地方放弃;一种偏看偏信不懂观察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你找不到你想找的东西;而惯性思维的人生态度,很容易背离真相。只有会观察,会分析,才会让你找到真相,尽管最后的真相与我想要的还有些距离,不过已算是尽善尽美了!最后跟你说一下,你的店有意思,我去过了!
老板看到落款,说了句:来过?什么时候?不对!他不就是那天来过这里的……老头,没想到他还是……
落款是本地一名有名的心理学家的名字……对于这位心理学家,本地报刊曾对他进行了详细报道,老板因此看过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