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日本人没有投降之前,他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偷袭了珍珠港。当时国军的内部高层就已经大概推演到日本人,一个失败的时间。
因为当时军统的一个经济学家,从日本手里的资源和偷袭珍珠港之后的效果来看,就断定日本这个战争拖不了很久了,因为鬼子没石油和橡胶了,有个电影好像也讲这个事,当时把老百姓的铝盆都收上去做飞机了。
所以从1945年。年初。国民党其实已经把战略重心转到跟中国共产党争地盘上面来了
1945年到1947年这两年。国民党,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一个战略,由全面进攻变成重点进攻。通俗讲一开始是全方位推进,后来就是十个手指头都被锤子拍肿了,变成握住拳头打人了。
因为他发现全面进攻的话,共产党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的不好抓,整编七十四师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粟裕抓个空挡吃掉的,不过虽然吃了张灵甫,但是在整体战略上,我们还是收缩防守一直打防守反击。
所以说他这个时候很盼望着跟中国共产党决战。由全面进攻就变成了重点进攻,像两个拳头一样打解放区的重点地带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英明的战略,叫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不是过来朝我老家吗?那好,我直接跟你换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去抢我家宅基地,我去你家坟头挖坑看你回不回去防。
为什么说要千里跃进大别山呢?当时共产党。地盘在不断地缩小,经济在不断的被封锁。就像陈毅和朱德以前说过,她说解放区的话,连一只鸡都找不到了。蒋介石大家都知道,自诩曾国藩的徒弟,那么曾国藩打太平天国就是,结硬寨,打呆仗,把太平军一点点憋死了。当时解放区都快要喝西北风了,就是可见当时物资被封锁的很严重,好在是老百姓支持我们这一边的,其中很多表现突出的百姓跟我们党元老结下了深厚友谊,令大公子的呆地就是那个时候认识我们太祖的。
当时情况很紧急,蒋介石在南方江浙一带训练了超过200万的新军,就是抓壮丁或者是学生。超过200万的新兵是正在训练当中,所以说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个重点的战略就是破坏经济,破坏他的兵员
一旦这200万新军投入到正面战场,无论是放在东北还是放在中原,那都是相当棘手的一个力量
到了1947年48年之间呢,出现了一个战役,这个战役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不被电视。经常提及,因为某些大领导不喜欢提这个事情
大家感兴趣可以搜一下,叫豫东战役,也叫豫东会战,是中国共产党跟国民党攻防转换的一个转折点,就跟斯大林格乐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一样的,有人问了这么牛逼的战役,为啥我没听过。举个例子吧,你名义上的下属,牛逼的很业绩一年一千万,而且这个下属经常不听你指挥反而告诉你,你的战略是有问题的。突然有一天集团老总测亲子鉴定,发现你是他儿子,把公司交给你了,那么你对这个下属会怎么处理?多了不能再说了
具体怎么打的呢?就是粟裕以天才一样的指挥技巧,在总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处处搞出局部战场的人数优势。说白了就是你一百人我八十人,但是打起来你们永远有四十人在跑动,没法参加战斗,所以一口一口被吃掉了
豫东会战由原来的国民党进攻变成了国民党固守。共产党由原来的处处防御、处处抵抗变成了主动出击,寻求决战。这一仗,说白了就是把国民党给打怂了。粟裕的60万把80万国民党部队打得丢盔卸甲,而且这80万国民党军队没有一个不出力的,全都是决一死战的心态来想吃掉粟裕的
本来粟裕打完这几仗是要过江的。。后来西柏坡一看,打得这么好。那就不用过江了,就在中原这么打吧。把当时。影响粟裕打仗的几个将军。调走了。x东兵团那个碍手碍脚、装傻充愣的废物也被调走了。
所以说淮海战役打得非常非常的顺利
豫东会战的直接战略意义是让共产党缓了半年的气儿。当时如果没有豫东战役,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已经是有一点点支撑不住了。林彪打仗又是很稳的,所以说他在东北发动决战的时候。可能中共当时已经等不到那一天了就剩下东北一个根据地了,也没有辽沈会战了,也没有三大战役了
1947年,毛泽东在打完运动会站之后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现在爬坡期已经过了,现在就是下坡,一路顺风,一马平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