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8篇文章,每天尽量写一篇,观察生活,走进内心,与自己独处,不求完美,但求完成。
对于情绪管理,我们大多数时候能做到及时觉察不轻易发火,或者不对孩子发火,然而一些特别的场景还是会被耗尽忍耐力而爆发,比如:哄睡、吃饭…容易陷入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坑…这是因为我们被触碰到了心理不容易觉察到的点。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我们心理那个触发点的阀门呢?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情绪日记
将每次耗尽忍耐力而爆发的事件记录下来,不是像写日记那样,今天吃饭时我又发火了…而是要思考,详细记录情绪爆发之前发生了什么;当时心理变化;爆发时发生了什么。
比如:孩子总是挑食,不爱蔬菜,今天我特别准备了很久做了蔬菜丸子,以为他会吃一点,可是孩子看到就说不吃,我好说好商量,不仅不管用还推倒了碗,菜洒了一地…我心里感到很烦躁,火苗噌得窜上来,对他大喊,不吃就什么也别吃了…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也感到很后悔…
这样记录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引爆我们的都是类似的场景,这就指引着我们心理的焦虑点或者痛点,比如上面孩子吃饭的场景,我就多次发火,最后反思,是因为北北比较瘦小,我担心他营养跟不上而影响生长,所以心理有些焦虑…
找到这个点,我就会继续想,是不是吃饭不好一定会影响生长,好像也不是,睡眠、心情也会影响,而且一旦孩子把吃饭和妈妈发火建立了心理链接,就会出现一吃饭就想到妈妈发火的不愉快心情,导致更加不爱吃饭…这样想了之后,对于孩子吃饭问题,我的发火频率明显下降。
除了吃饭,睡觉,还有一些容易引爆我的点,比如:孩子穿衣服多少问题、生病吃药问题、外出之前老公磨蹭问题…都是我在记情绪日记后发现的,并一点点在摸索和捋顺的地方。
用情绪日记法的同时,对于一些情绪“顽疾”,还需要使用情绪事件复盘的方法,问自己:如果类似的事件再发生,我怎么做才能更好,做法要尽量详细具体,落实到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在心里演练几次。用这个方法,我缓解了孩子中午不睡觉发火问题,和老公对我指手画脚发火问题,大家也可以试试哦~
对于自我情绪管理,就先整理到这里,后面梳理儿童情绪管理的内容,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到时候再添加。
最后有两句话,是我时常需要提醒自己的,记录在这里:
·孩子不一定会记住我们的话,但一定会学会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需要对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负责,只需要对自己如何面对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