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子
在孩子多的家庭中长大的人,或许,在内心里,都会有过对父母的不满,认为父母偏心,对自己不够好。
小时候,我也一直觉得,母亲是极喜欢哥哥,而不喜欢我的。小心思多了,就认为是这么回事儿了。
快奔四的人了,还能忆着小时候的事儿,说来是孩子气呢,还是自己果真老了?
许多亲戚朋友也会问起我这个问题,他们会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最喜欢哪个?”我会毫不犹豫地笑答:“都喜欢,真的。”他们又会表情夸张地补充道:“我看你是最喜欢老大吧?要不,怎么会总带大的出去,而不带小的呢?”“哈哈哈,小的太小呗……”我似乎有口难辩了,这时候,我将不再作答,转移话题,聊些家常了。
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哪有不爱的道理。
小时候,母亲就经常念叨一句话:一母生九子,九子都个别。我想,每个孩子性格不同,说话做事方式不同,就会有令父母喜欢的性格或做法,而招来父母的赞许与欣赏,也总会有不讨父母喜欢的性格,比如淘气,顽皮,不听话等,就会惹父母生气,招来责备,谩骂,殴打等。小孩子怎么会明白,父母并不是偏心,只是你的做法不同,而导致父母对待你的态度不同而已。问题不在父母,而在自己。那为什么当你很乖很懂事时,也会有拥抱,亲吻和礼物呢?
我会想到家中的俩娃,他俩性格迥异,却各有长处。我总愿意去找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也会找到彼此的弱项和存在的问题,想些办法去使其改正,且是及时的改正。能做到如此,要感谢这个时代和大环境,信息量多,总有各方观点,戳中本心,去完成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去究问题本身,制服孩子。
我的幼年时期,就是在母亲的严厉打骂下,完成教育的。不得不说,也奏效。我很害怕犯错,因为,我能预知到后果,内心承受不了惩罚,就让错误尽量减少,或不发生。因此,总是在小心翼翼中成长。尽管这样,依然躲不掉母亲的责打,一件孩子认为微乎其微的小事,都会让母亲渲染的天大。
事实上,成年了以后,从事了教育以后,才深切感到,教育向来无小事。母亲并未夸大,只是她看到了更残酷的现实。她对你的纵容,不会换来社会对你的宽容,相反,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羁绊。说到底,都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殷殷期盼啊!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生命是一场循环往复,你做孩子时,不理解父母;你做父母时,又不理解了孩子。人,似乎总处在糊涂中,那就难得糊涂吧。有些问题,走着走着,就明白了。你做父母以后,你虽不太理解了孩子,但你却一下子理解了父母。你知道了父母的辛劳和不易,你知道了你好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你能知恩报恩,对他们而言,是多么大的宽慰。而孩子呢,他一刻不停地在生长,成长。有些事,没必要太较真,只要大方向对,就好。你不必太了解孩子,让孩子慢慢了解你,他的改变比你的改变更具现实意义。
能懂了父母,是莫大的善意。“亲所好,力为俱;亲所恶,谨为去。”这一切的前提,一定是在父母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
每个做父母的,都是爱自己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的第一份爱,也是一份持久的爱。每一个动作,表情,每一句叮咛,嘱咐,都是爱的传达。就是父母的这份爱,教会了你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