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半个多学期的一年级小朋友的家长,有时候父母之间谈论育儿的话题,总是会做为过来人,被朋友问及如何帮助小朋友准备进入小学的话题。谈论的次数多起来,便简单整理了一下,写下此文,与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当然,本人既不是权威,也不是教育成功人士,文中提到的方法只是本人瞎琢磨穷折腾,不保证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请谨慎采纳。
你可以访问Slideshare获取本文对应的幻灯片信息
该如何选择学校呢?
做为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般有经验的父母在小孩即将结束中班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他/她小学的准备工作了。有些朋友是将子女送入心仪小学所对应的幼儿园,增加入学机率;有的家长则是做各种分析,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我们抛开学区房等因素,单纯从选择学校来说,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 学校口碑。如历史成级,网上排名,升学率,传统特色,是否直升初中,对应的初中学区如何。这些信息多半可以从网上搜到相应的答案,家长所要做的只是勤快一点。有一些亲子教育相应的服务平台上,也有别的字长的分享,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坐享其成。但是,我还是建议家长自己认真查找分析。
- 师资水平。如教师成员构成,一般接下来一年级的老师都是现在的六年级的老师。所以,可以通过了解当前六年级老师的构成来了解师资结构,也可以通过了解当下一年级的班级教师配置来了解未来的教师可能的组成。当然,更有甚者,把学校几年的教师招聘信息给搜出来分析的,我自愧不如。
- 软硬件环境。一般硬件设施很容易看得到,比如什么样的教学楼,什么样的操场之类,但是软件方面,却很难看得到,这需要通过访谈该校学生或家长等知情人士,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如有的学校有国际文化节;对接的国际学校等等;还有课外活动和周末乐园等等。
- 学生生源。决定了你的孩子是跟一群什么样的小朋友做同学。一般关注一下该学校对应的学区小区的人员构成,很容易得出结论。
简言之,学校无所谓好坏,只有所谓是否适合,抛开上面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学校与家的距离,因为长达六年的孩子上下学的交通成本(时间)也是巨大的。
幼小衔接阶段,我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哪些是我们不用操心的事情:
- 不用想着给孩子认多少字。
- 不学拼音
- 不刻意做数学算式
这样一总结,就成了不用参加幼小衔接班,趁着幼儿园最后一个暑假好好出去疯玩一把。
那么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让小孩子过早的以任务的形式要认到多少字,会抹杀幼儿的兴趣,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让他/她觉得上小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而且我们觉得常用字3000,基本的算式放在最好的童年期死记硬背不合算,这些知识,小学有6年的时间来学习。此外,提前学习,有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都会了,而对知识失去好奇心,没有倾听的习惯。
那么又该如何做呢?
- 鼓励孩子上小学,说一说小学好玩的事,欣赏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 锻炼身体,身体不好,一切都是途劳。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如果身体不好,一点点学习压力都有可能让小朋友病倒,而且,一但生病,请假造成学习课时的落下,得不偿失。一般我们可以通过让小朋友学跳绳,跑步,轮滑等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锻炼。
-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进入小学,小朋友也需要有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了,家长不能指望每个班还配着保育员阿姨帮助小朋友系鞋带、擦屁股,而老师敢更多只是承担教学任务,无法过多顾及到每一个小朋友的生活。如:
- 调整好作息。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小朋友明白按时到校也是说话算话,一般小朋友睡得晚的原因多半是家长太晚睡,这个时候,做为家长,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作息。
- 适当的家务。如一般洗碗啦,扫地的家务活都可以让小朋友试着做起的,虽然一开始做得不太好,但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做得多了,自然就好了,这样可以培养小朋友的责任心,让他/她珍惜劳动的果实。
- 学会安排计划。比如说,可以让小朋友试着安排周末的一天,试着去超市购物,计划一定的清单和路线等。
- 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需要小朋友明白完成作业也是说话算话。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太忙,都习惯把小朋友送到托班去,我的建议还是由家长辅导,因为在一起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亲子关系最好的时间。
- 保证每天半小时的亲子阅读,阅读内容从绘本转向孩子阅读儿童文学,让她从口语慢慢走向书面语,拓展词汇量。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就不大看电视了,全家一起看书。最好亲子阅读的时间段也固定下来,这样便于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另外,我们在家里也常常做一些词语接龙的小游戏,还有孩子出三个词汇,家长编一个故事必须包含这个三词汇,然后反过来,通过样的方式来锻炼小朋友的语言能力。识别出孩子识字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背诵儿歌,认路牌,店名。
- 对于数学,没有专门去做算式题。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数学的载体是不一样的,如1对于大人而言就是那个阿拉伯数字,但对于小朋友可能就是一个苹果,所以,家长可以平时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数字的意识。比如小时候数电梯的数字,超市认价钱,给钱买东西等,对于基本的加减运算,我们家有个游戏,就是随意看车牌进行数字加减,根据结果来走确切的步数等,让她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 说到衔接,最重要的感受应该是倾听和专注力。倾听习惯除了我们要求她在幼儿认真听老师上课外,我们常常在讲故事时会让她带着问题来听故事。
- 学会输。大家会比较好奇还有这样的建议,我认为,输是学习的一个关键途径,试问一下,大家印像中,对自己做对的事情印像更深刻,还是做错的事情印像更深刻呢?答案自然是后者。输不是问题,怕输才是问题;错不要紧,怕错才要紧。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一些简单的游戏或竞技比赛的方式,让小朋友学会接受失败,并且知道该从失败中学习到东西。
如何做好一个一年级小朋友的家长呢?
小朋友进入小学之后,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习任务,会与幼儿园有种种的不一样,而家长这个时候也应该转换思路。
首先,我觉得第一点就是需要管理好自己期望。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还是你的孩子想成为什么?这样当小朋友的选择或反应跟你期望的不一致是,你就会更坦然的应对。另一个问题是,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家的小朋友总是最好的,但事家是,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优秀的一面,也有他/她不如其他小朋友的地方。我依然记得,有一次数学思维测试前两天,数学老师电话给我,说小朋友数学在班上应该是比较好的几个之一,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老师一下子把我的期望值抬高了,可是当结果出来之后,不如期望,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其次,孩子是一面的镜子。你给在他/她面前表现什么,他/她都统统给你反射出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东西特别快,这里的东西有好的榜样,也有坏毛病,他/她统统都会学过去。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如家长也要说话算话,家长也要自律,这样孩子才会自律。说没有用,做才有用。把“照我说的做”,改成“照我做的做”。
再次,不要小看孩子,有的时候,孩子会是家长的老师。我一直觉得跟小朋友聊天,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他们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洞察这个世界,有的观点会让你眼前一亮。我记得有一天,我与女儿一起聊天,她突然跟我说工作是件特别有趣的事情:他们学习舞蹈辟叉,但是舞蹈老师也是在辟叉啊,在她的眼里,老师也是在学习啊,但成年人管这个学习叫“工作”,因为有工资拿,所以,工作就是拿着工资在学习。多么有趣的洞察,完胜我们很多成人。
还有就是家校协作。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有些家长,小朋友学习不好,就说是老师教的不好,把教育的所有事情都推给了学校,也就是说,他意识里他只是负责生娃的,而只有老师才是负责教娃的,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思维模式,只把自己做为了一个生产机构,但是事实是,教育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家庭教育则是最重要的一环。小学,也不再是幼儿园。抛弃那种学校有N个老师围着我家1个孩子转的想法,事实上是,学校有N个孩子,围着几个老师转。孩子刚入小学,有很多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小孩,总不停地发短信询问老师,其实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搞定,一个班几十个小朋友,如果每个人都发短信息给老师,老师又如何承担好教学工作呢?占用老师过多的时间管理家长是一件极不划算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与老师的及时沟通,但不要成为微信群或QQ群里那个讨厌的人。
最后,就是要尊重您的孩子,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俯视指挥他们的人。切记不要给小朋友贴标签,有的标签一贴上,一辈都扯不下来。珍惜与你孩子共处的当下,等他长大了,他就不会那么粘你了。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们绝大部分都是无证上刚,试问,我们有多少人参加了爸爸大学或妈妈大学的学习,又有多少人拿了爸爸证或妈妈证的,而我们的孩子很信任地把他/她自己交给了一个无证上岗的人,愿意百分百的相信你,所以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给我们的机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教育,未来他/她有无限的可能,不要被我们轻率的几句言语,或者草率的决定影响孩子的一生。虽然我们今天在谈论为小朋友准备上小学这件事,但我很认同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I have never let my schooling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我从来没有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的教育)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