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01打卡——“爱他人,在靠近里发生”

        早上8点,我们组的领读者陈伟英老师在组群中发布打卡任务:

各位书友,大家早上好呀~
        我们是……一起开启新一周的读书之旅~本周的共读主题是:“爱他人,在靠近里发生”。
        在每一个看似坚硬的外壳下,或许都藏着一个渴望被理解和靠近的灵魂。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看清了一个人,其实只是在看他愿意被看见的部分。真正的靠近,是始于看见,落于理解,长于善意的行动。
      这一周,我们用5本绘本,带大家以阅读为起点,从看见身边的人开始,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与经历,重新建立连接,从“被爱”走向“去爱”。
  【打卡任务】请阅读绘本《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妈妈》,并分享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1 阅读两个绘本,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页,聊聊孩子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了什么?
  2 选择一个角度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吧。
        ①我的角度:你曾经在什么时候也特别喜欢爸爸/妈妈,TA做了什么,你从TA身上收获了什么?
        ②孩子的角度:问问你的孩子,TA最喜欢爸爸妈妈哪个地方,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TA从你们身上收获了什么?

    (【打卡格式】和“温馨提示”略 )

第二周01打卡:程莉

1.对问题1的回答

      绘本中每个画面都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

      例如这一页,文字表述如下——

      “我最喜欢妈妈每天早上亲我一下,温柔地说:‘天亮啰,快起床吧!’ 我总是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不过没关系,起床上学前,她还会再叫我两三次。

      妈妈亲吻着孩子,唤孩子起床的语气是多么温柔啊,孩子睡得那么甜,迷迷糊糊醒不来,妈妈的耐心和包容,给足了孩子安全感。再瞧瞧孩子的床上,除了睡觉的一点位置,其他地方满是孩子喜欢的玩具,连帐顶上都挂着玩具,帐面上也贴着他喜欢的图片。可见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这样有耐心、有包容心的妈妈真令人佩服啊,这样的妈妈谁不爱呢?而我们常常会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会觉得玩具不干净,会认为东西都应该收拾好,怕他们养成坏习惯……然后我们就不停地干涉孩子,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无所适从,我们感觉累,其实孩子会更累啊!

2.对问题2的回答

      我最喜欢听父亲讲故事,也是在父亲的故事中长大的。小时候,在农闲时,我家土砖房门前的空地上,邻居们、小伙伴们经常是掇凳子、搬椅子地聚集拢来,“程老师,快讲故事给我们听哪!”有时候父亲晚饭还没吃完,端着碗、扬起筷子就开讲了,过路的人都常常被吸引过来。父亲讲神话故事,讲战斗故事,讲科学家的故事等等,还讲他年轻时的传奇经历……小伙伴们都羡慕我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父亲,父亲的故事为我的童年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也为我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这篇《“听”的快乐》中有父亲讲故事的详细内容,欢迎点击查看。

        我也特别怀念母亲在灶台边为全家人做食物的情景。母亲勤劳又能干,得外公的真传,不知掌握了什么秘方,特别会炸泡鼓鼓的油条和又香又脆的麻花。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即使生活再困难,母亲每年都要想办法为我们炸两次油食解馋。只见她双手不停,一会儿将筷子在滚油中扒拉几下,捞起几个炸好的“蛤蟆头”,一会儿转过身将小桌上的面团揉一揉、按一按,用小面棍擀几下,面团听话地变成薄面条,然后被切成一根根面片,母亲将面片两根一摞,拿根筷子一压,牵住一头,顺着桌面转两圈,再捏住两端使之粘合,顺势轻快地拉长,那动作真是行如流水。眨眼间面条儿已经下了油锅,在热气腾腾中滋滋滋地翻腾着、翻腾着……我和哥哥挤在灶台边踮起脚,张着嘴巴,直流口水,等着吃那香酥可口的油条。啊,每回都那么馋,人间美味,啥也比不了……

      童年时代,物质匮乏,但我感觉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甚至常常停电,但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无论是听父亲讲故事,还是享受母亲制作的食物,都觉得那么温暖,那么幸福。

      绘本《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妈妈》,一页页翻看,一个个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突出了倾情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传递出了浓浓的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孩子能够感受到这浓浓的爱,也必将成长为一个充满爱的人,并将这份真挚的感情传递下去,扩散开来……愿每个家庭充满爱,愿我们的生活充满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