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弄清楚有毒的班级体系,内部的困惑和混乱,首先你要审视这个体系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决定孩子们行为方式的观念,有些班级强调孩子感受的重要性,有些则认为孩子是二等公民不同的观念,决定了班级成员不同的态度判断和理解观念。具有很强的力量,能够区分是非好坏,也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道德价值,教育程度,性别观念,职业选择,行为准则和经济状况,他们形成了一个班级的行为模式。
明智成熟有爱心的教师所持有的观念,会考虑到班级中每个成员的感受和需求,他们会为一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成熟独立构建坚定的基础,这种观念很可能是:
1.孩子的叛逆心,很正常
2.故意伤害孩子是不对的
3.应该多鼓励孩子犯错误
但是有毒的教师对孩子持有的往往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他们会认为
无论怎么做?孩子都要尊重老师
凡事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
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那儿
这种观念正是这些教师的有毒行为产生的土壤。
当现实与有毒教师的观念相背时,他们选择抗拒,不接受他们不但不愿做出改变,还不惜颠倒黑白来维护自己的观点。不幸的是,他们班级的孩子涉世未深。
观念一般分为两种,说出口和未说出口的?说出口的观念会被人们直接表达出来,我们也经常听到口口相传的观念,他们以建议的形式出现,大多包含应该、应当和理应这样的字眼。
这些口头观念有个好处,虽然他们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但他们既然是被说出来的审视检查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当我们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生活的观念时,抛弃那些旧的口头观念也更容易一些。
然而,想要推翻超出我们认知范畴的观念,就难上加难了,为说出口的观念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许多理解。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时可以反映出某种隐含的观念。在我们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中,隐含观念是很重要的部分,应该不会有家庭会在晚饭时公开讨论,孩子应该无条件为父母奉献一切,孩子本身就具有劣根性或者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这样他们才能一直需要父母,这样的话题吧,哪怕这些观念为一些家庭所固有,他们也不会公开承认的。然而,这些消极的,隐性的观念,在有毒父母的家庭中起到了统治作用,给身处其中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许多有毒的父母面对孩子的觉醒,父母采取了一些策略,企图重新控制孩子,他们会责怪孩子,并收回他们的爱。
规矩——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
父母的规矩来自于他们父母的观念,规矩也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既是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际制约孩子的条款,简单的说,就是要做与不要做。
与观念一样,规矩也分说出口和未说出口两种经常说的规矩,可能很随意,但会更清楚一些,例如,每个圣诞节都要在家过,不许和家长顶嘴,不许和老师顶嘴,因为说出口的规矩具体明确,成人后的我们会审视,质疑,甚至推翻。
但是未说出口的规矩就如同牵动木偶看不到线,父母通过他们在幕后操控着孩子,我们经常都意识不到这些规矩的存在,比如:
不许比你爸爸更成功
不许比你妈妈更快乐
不许过你自己的生活
必须永远需要我
不许抛弃我
有的母亲总是喜欢为自己的子女做这做那,没完没了,孩子就等于生活在一个十分消极的隐性规则之中。比如说:有的母亲嫌弃自己的孩子,衣服洗的不干净、地拖的不干净等。其实在这里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呢?父母希望孩子永远不能独立,永远依赖于母亲这些隐形规矩,虽然未说出口却牢牢的控制了孩子的人生,这样将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一种假想象,母亲会自己做的,不用我去做。我不要长大,永远做妈妈保护下的小孩子。
未说出口的规矩,牢牢的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想要去改变,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
盲目的顺从
如果说观念和规矩是家庭系统的骨骼和血肉,那么盲目的顺从就是驱动家庭系统运行的肌肉。我们对家里的规矩盲目的顺从,因为不这样做,我们就背叛了家庭与对家庭的忠诚。相比对国家政治思想和宗教的忠诚,在强化方面就相形见拙了。我们对家庭都十分忠诚,这种忠诚把我们和家庭系统,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观念紧紧相连。正因为这种忠诚,我们去遵守我家的规矩,如果这些规矩是合情合理的,就可以为一个孩子健康发展,提供伦理道德的框架。
但是在有毒的家庭中,这些规矩的基础是扭曲的,家庭角色以及对现实的扭曲看法,盲目的遵从,这些规矩只能导致孩子毁坏性的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