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意力你需要知道的事儿

最近读了中文版的beyond fellings,这本大作是笑来老师深入思考的启蒙书,我所购买的版本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九版,作为一本长销书其销量可见一斑。

第一章节命题为  你是谁?

作者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出发道出了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因素对我们的影响,生活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会使你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即使你叛逆你所处的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观,它们让然会代表你生活的环境——换句话说,它们依然会影响你作出的反应。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任何一个特定地方,这个时间和地点是由具体的环境、理解、信仰和习惯所限定的,这些都限制了你的经验,并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模式是被环境、理解、信仰和习惯所限定,即便是你叛逆你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观,你依然会被以上因素所影响。看到这里相当的有感触,且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地域和文化对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念的影响。

注意力去哪里了?

为什么我们在儿童时期注意力会比较专注?可以玩一个玩具或者涂鸦1个小时甚至更久,那时候的我们是如此的专注,现在的我们很难达到这种专注力,想专注的完成一项任务甚至需要套路自己,番茄时间法就是个例子,告诉自己必须在15分钟内保持注意力,集中精力干好手中的工作,然后休息一下再次用番茄时间法。我们宝贵的注意力是如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一点一点蚕食的呢?

大众文化的影响:

-到18岁,一名普通青少年在教师累计度过时间是11000小时,而在电视机前却花费了22000小时。

-大约花费13000小时做功课,但看商业广告的时间缺超过了75万小时。

-同一个人到35岁时,做作业时间少于20000小时,但看电视时间接近45000小时,看商业广告时间达到200万小时。

大众文化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媒体通过标语及口号和名人效应来煽动人们的情感,创造对产品和服务的认为需求,使人们情绪化的、冲动的、笨拙的、作出反应的习惯,且媒体传达的价值观大多是消遣比工作更让人满足,自满比自制更令人渴望,物质比理想主义更有意义。

电视节目制作人通过运用场景转换和感官诉求来维持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的兴趣不减。在这期间我们的注意力短时间内被多次转移,数据如下

-不包括商业广告的切换就多达78次

-每15秒的商业广告切换次数从6次到54次不等,平局约为17次

-注意力转移的总数超过每小时800次,或每分钟14次。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我们的注意力从儿童时期开始就一直被媒体所收割,这种收割伴随着我们一生,蚕食我们,且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在这种吸引注意力的套路下,我们注意力会一直寻找刺激的点来让自己的大脑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长久如此我们对无法给予我们同样持续刺激的工作和学习自然无法产生兴趣,且没有耐心去做一件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事情。

知道了我们的注意力是被什么影响的,才能更好的避免如何掉进坑中,以及如何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