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吃饭这件事情就完全改变了性质。
读书时,每天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早上吃什么?工作后,每天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再不起床就没空在上班前吃早饭了!
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在八小时之外再遇见,只能以约饭为名义。如果三两个人见面时不吃点啥,在一个话题戛然而止,空气突然安静的瞬间,就会出现大眼瞪小眼,小眼瞪手机的场面;或者各自暗自搓手,而有的人脑中早已想好等下要去某社交软件上用不为熟人知的用户名发表“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之类的句子,以凸显当代都市空巢青年的空虚寂寞。
那就吃吧。
毕竟朋友圈里流传着那么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XX这些美食你吃过多少”“这几家网红餐厅,便宜又好吃”“吃过这五家店,才算来过XX市”之类的10W+爆文,总能找到位置适中的餐厅。
网红餐厅往往需要排队,不等一个小时位都不算真的来过。上桌后众人一番寒暄,按照点评APP排名点菜,上菜后再然后纷纷拿出手机拍解毒照,这才能进入大快朵颐的程序。
至于是否真的如传说般,好吃得天崩地裂,不吃就枉生为人,在那一刻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毕竟,这家不好吃总有下一家。真正难得的,是有可以同桌愉快吃饭的人。
读研的时候,我有一个微信群叫做“吃货小分队”。群里的三个小伙子带着我把学校周围大大小小的店几乎吃了个遍。
国防大厦旁边那条小巷子里的兰州拉面,从晚饭等成夜宵的外婆家与木屋烧烤,椰奶里居然卧着鸡蛋的文明路甜品店,等位时吃小食吃到饱最后还能人均消费100+的客村海底捞,以及开业后几乎成为据点的岗顶点都德。总而言之,那就是一段体重高居不下,钱包日渐消瘦的时光。
毕业前四人一起细说从头,好一番努力才想起,故事的开始原来是我在复习周为了厚脸皮求代占座,请这三个小伙子在石牌东某家不知名湘菜馆里搓了一顿。然后他们就吵着让我再请一顿,善始善终。
我现在已经不确定我最后有没有再请一顿。但是我一直没告诉他们,在复习周请他们吃那顿饭之前,我正处在衰运漩涡中。家人病重,自己也被腰痛缠身,还收到已经久未联系的前男友寄来的旧日物件与莫名其妙的留言。
所幸,有这群好朋友与好吃的一起帮助提醒着,将时间花在必要地,将心思留给值得处,才是让人生路越走越好、不断向上的智慧。毕竟,能时常吃到广州虾饺的人生,起码是会有七分赢面的。
我还有三个朋友,是活跃在朋友圈中的美女大厨。她们已经超越了在朋友圈发餐厅美食图的段位,开始了独家出品的“新东方”之路。
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尼斯少女,除了是法国代购er之外,还是一位美食网红。凭借每天坚持发精致又营养的法式健康早餐图,愣是把下厨房这样一个生活技巧APP用成了社交软件。
像我这样一位摆盘届的黑洞选手,曾经几次向她约稿,希望她能来ALittleThing传授一下摆盘技巧,她总是非常震惊地回复我“这个还有技巧的吗?我都是随便弄的”。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漫不经心,就是可以打败你的全力以赴。
我的一位本科室友,现居深圳。每天通勤结束之后还要回家给家人做饭,但这完全不影响人家做出下面这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的家常菜。
当然,我这位室友非常善良。每次在微信群里发图害人时,总要先问一句“大家都吃过了吗?吃过了我就可以放心放毒了”。我还能说什么!只能在心里默默羡慕将来那位能每天下班后吃到这些暖心又暖胃的佳肴的那位小伙子。
是的,这位室友目前还是单身,有意向的可以后台留言索要她的联系方式。
还有一位使我望其项背的朋友圈大厨是位远在美国的学妹人妻。是的,她是学妹!没错,她也是人妻!
印象中,学妹是在婚后开始爱上了下厨。从红薯月饼豆沙月饼冰皮月饼到奥利奥草莓夹心千层蛋糕,从万圣节仿真拇指小饼干到黄焖鸡米饭与麻辣海鲜锅。
热爱生活的人值得拥有爱情,爱情让人愈加热爱生活。
吃,可以大过天。童年阴影《少年包青天》中就曾有一个宫女秀珠为报李妃当年一饭之恩,不惜用自杀做线索,诬告八贤王谋杀,来引出包拯揭穿狸猫换太子的惊天骗局。
吃,也不值一提。已经过了吃自助餐必须扶墙进再扶墙出的年纪,对身体健康的在意取代了口腹之欲,不复从前的消化能力与腰围尺寸反复提醒着你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事。
除了注重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之外,我们又在食物上寄托了很多对生活的希冀。比如我有一位在武汉的朋友,今年入秋以来持续不断地在吃腰花面。感觉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呢。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相识、相知成为朋友,再到后来相恋相许或者相忘于江湖,一定一定要在一起吃饭。一道菜一道菜地吃出同理心,一口一口地吃出真情意。在热气腾腾地烟火气中相看两不厌,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滤镜。
所以,如果我常常约你吃饭,你要不要,靠我近一点?
不能再往下写了,我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