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各地应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例如,有的乡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有的乡村凭借独特的农产品,打造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住房、道路、水电等条件。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像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过去环境脏乱差,通过加强生态治理,绿化村庄,整治河道,完善基础设施,如今的马庄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是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注重弘扬儒家文化,开展经典诵读、儒学讲堂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民之间关系和谐,邻里和睦,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浙江省桐乡市越丰村建立了“一约两会三团”的治理模式,即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让村民广泛参与村庄治理,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生活富裕是根本。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质量提起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能在村里的企业就业,年底还有分红,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绘就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