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你身边的那些窗子,别错过了人生的别有洞天。
我的朋友朱国平老师,在43岁的时候预备考研。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溧阳市文化馆的副馆长,享受政府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过两届人大代表,总而言之,已是主角光环。
2013年朱老师拖着行李箱到了上海,走进一家日语培训机构,和一批“二次元er”们从“阿姨无诶哦”开始,我的先生就是他的代课老师。陈丹青为了艺术生要考外语愤而离职,27年前他以英语零分录取中央美院,所以他说外语对艺术考生不公平。朱老师的公平,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何妨再去开一次金手指。现在他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学业,继续攻读博士,2020年毕业,他50岁。
我曾经开玩笑跟朱老师说,不读博,您2020年也是50岁。这段故事我记录在3年前的一篇文章里《为人生留一扇窗》,如果别有洞天的风景已经在面前打开,50岁又如何?不急不躁,信步缓行,没有对岁月流逝的哀愁和局促,而是期待走向下一次花开的确幸和从容。
有趣的是三年前的我,奔波在公司和市场上的各种培训班上,学习本身就开启了人生那一扇又一扇可能性的窗子,既能治愈人性中喜新厌旧的欲念,如果你选择其中一个风景走进,那就是人生新可能的开启。三年后,我真的开启了一个学习者的江湖,他叫“君説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要把别有洞天的风景,破窗而入,在更多人的生命里展现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我觉得,每个人都值得去看一看。
然而,就算你把窗子大开,3D、4D、全景VR手段全部用上,还是有人在窗口止步。我不喜欢你用的小程序,所以我从不点开你的文章。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对这门课程没兴趣,我要带娃,我要加班,我下班晚,如果是白天我有空,如果能在我公司附近举办,我就会来。我常困惑,如何优化细节和事务,如何才能带你走入风景?
昨日朱老师的回复让我找到了答案:我们都从一个窗口走向另一个窗口,但别忘了,关上窗,也会发现新的自我。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一切的别有洞天早已深藏于你的内心,只是你需要重新去探索和发现,然后做一个出走的决定。
我常问朱老师,30多岁的我现在开始学习书法,是否还有可能呢?朱老师总是回答我,一切都已准备好,就等你开始。
那么你有没有什么一直想要实现的心愿呢?我们可以一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