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去那些演唱会。明星一出场,全场立刻欢呼尖叫,声震天地,听得见的只有尖声尖气的呐喊,根本听不见在唱什么。
相比下,我更向往同学间时不时“举办”的微型演唱会。
在教室里,最有趣的莫过于做眼保健操时大家的“合唱”。音乐声一响,便意味着下课了,几个人就带头哼起来那美妙的眼保健操歌旋律——这就是领唱。接着,低音部开始表演了。他们一边做着眼保健操,嘴里一边碎碎念着“一,二,三,四……”
声音低沉如小桥流水,涓涓细流蜿蜒曲折,词断气不断,深沉优美。到“八”时,高声部立刻加入合唱,喊一声“儿砸!”,高亢如旭日喷薄而出,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激昂奋发。便听得这曲子从低沉浑厚到不可动摇,再到激情四射,笑声朗朗。
此时,低声部声音此起彼伏,跳跃活泼,充满乐趣,但这也还没到高潮。班干部稍歇,第三、第四声部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第三声部是鼓手,双脚有节奏地踏在地板上,鼓点密密麻麻,那气势像一座座不可撼动的大山跳起来蹦迪。第四声部模仿沙锤,跟着节拍轻轻哼着“削”。这“削”是我们数学老师解几何题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切割图形。第四声部最是团结,只要音乐一放,他们便开始由弱到强哼唱,从头至尾一刻不停。多么有恒心!
哦,虽然已有了四个声部,但仍不痛快。像《彼得与狼》用了七种乐器,《布谷催春》多重人声合唱,我们的眼保健操大乐章又岂能就这般收场?当然,还得有第五声部和第六声部啦。五声部可是万事通,什么都模仿。鸟鸣,狼嚎,号角,急湍,竹笛……越来越将乐曲推向沸腾。接着,期待已久的高潮终于出现——第六声部大驾光临。这即是班干部的努吼:“不要唱了!好好做操!再唱就扣分!!!”
但可惜班干部威严实在欠缺,此时才是真正的雷鸣电闪,百“声”争鸣,野兽齐嗥,暴雨倾盆的时候。世间一片乱杂,雷鸣交响曲到了最复杂、最快速的地方,还有笑声、骂声、吼声噼噼啪啪地融合到一块儿,像海浪席卷过来,升起几丈高的波涛,汹涌澎湃砸在岸边,连大地都不禁微微颤抖,哀鸣也不时穿破天空,但划了半道弧就被冲散了。更绝的是几道颤颤巍巍的阴森诡异的声音,由沙哑的嗓子捏造,仿佛是从遥远的外太空悠悠地传来的;也会有几声突兀短促的霹雳,是某个捣蛋鬼将格尺狠狠地往桌子上一拍,或某个邋遢鬼又将东西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几个狡猾的小机灵鬼趁着混乱,赶忙偷偷摸摸地从裤兜里抓出一把干脆面和薯片,一下子全塞进嘴里,将腮帮子撑得大大的,似乎轻轻一戳就会爆炸。
可风里雨里,总会有人追寻着你。这不,门“啪”一声被推开,然后重重地打在墙上。众“歌星”一抬头,哦豁,班主任伫立门口啦。马上,这热闹的音乐“唰”一下消失,像钢琴弹到乐谱中出现0的地方,仿佛暴风雨瞬间溜到远方,消失无影。摇摆得正欢的海草立马死死咬紧嘴唇,装作乖巧的样子。那嘴里满含“货物”的精神小伙脸变得如蜡般惨白,仿佛噎着似的,身体一僵,但很快用手捂住臃肿的大脸蛋,有模有样地做起眼保健操。时间仿佛突然就停滞了,钟罄音不传播了,翠鸟掉落的羽毛静止于半空,奔腾的烈马一整个僵在草原。
这么猛然的收场自是不讨人喜,于是智慧幽默的班主任开玩笑地说:“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定是眼保健操歌,因为可以一起哼唱。精神病人思维广,智障儿童欢乐多嘛。”此话一出,像天空中突然亮起几道闪电,“咔”一鸣惊人刺破苍穹,“轰隆隆”炸开。刹那,像鞭炮似的,又引起一阵骚动:古老的钟声缓缓传来,翠鸟飞回巢穴,骏马继续奔驰嘶鸣,冰冷的空气被撕裂,人也哈哈大笑,指针转动到下一格……音乐由几声轻轻地哼呜落幕,像海水平静地流淌,不时徐徐遮漫过沙滩,潮起潮落,白云别在天的一角。
激动人心的大合唱,就这样完美谢幕。
这是每天的“必修乐曲”,所有人都乐在其中。当然,教室乐队讲究的是气势,但寝室乐队需要考虑的则为技巧。
寝室里,一开口便可吐个盛唐,一亮喉就能歌个宋朝。一转身,就是世道轮回;一叹息,便是人间沧桑。多少兴废事,千古梦茫茫。这里,被子就是鼓,栏杆就是三角铁,手和笔就是棒。一敲,击出沉沦秋事;一打,拍出美梦佳话;一唱,颂出深情赞歌;一喊,唤醒沉睡灵魂。不管你声音优美动听,还是沙哑粗犷,无需拘束,无需忸怩,只管唱,只管跳,只管激情四射,只管狂放高扬!可哀伤,可豪迈,可细腻。以牛奶为九,以灯泡为月,话一些英雄醉梦,谈一场海阔天空,将久抑的情绪倒泻出来,化作自己的光芒,随着烟花与皎皎明月,飞越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