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转换学困生

岭下镇中心校 郭健美

随着新课标改革下,学生接受的知识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成绩低下,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成为班级中所谓的“学困生”,学困生在教学中多是不可避免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弱,在课程中缺少交流的机会,因此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渐下降,在小学教学阶段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喜欢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种值得关注的课题。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下面我就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变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关爱学困生、及时鼓励等。一、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提问,并请学生单独回答,我们要把机会留给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并没有放弃,当他们答对问题时,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如“你真棒”。当然提问学困生时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合,若问题对被提问的学困生来说太难而导致回答不上来,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对学习厌倦情绪加重。若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还可能让被提问的学困生产生这是老师在取笑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想法。换言之,难易适中,行之有效。

二、关爱学困生

  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当我们把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有的学生能为他所喜欢的教师努力去学习,在对教师的好感的基础上对这位教师所教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可见良好的师生交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感情投入。在讲课时微笑的目光多向他们传递。课堂上做练习时,走到学困生旁边手把手的指导一下。学困生在听讲时若走了神,我们对他们的批评言语稍轻一些,态度和蔼一些,要让他们感到这不是在批评,而是对自己关爱,不放弃。我们能做到的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对学困生,学困生就能用拼命的学习来回报我们。 三、鼓励要及时   研究发现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鼓励性评价针对学困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使他们以自己的优点为支撑点,始终对自己充满希望。他们也有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的心理需求,但如果他们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这种心理容易阻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及时运用鼓励性评价,哪怕与优秀者相比较,他们的闪光点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们对其肯定和表扬会让他们对自己也作出肯定的判断,激发学习的潜力和激情并坚持下去。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滴水能穿石,绳锯能断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辛勤劳动,循循善诱,就一定能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困生转化四个新视域及23种方法 1、从课后转化学困生到课堂上不产生学困生。 视角1:一次系统把问题讲(学,清楚(...
    王红顺阅读 2,704评论 0 9
  • 特级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细节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
    龙爱贤阅读 2,230评论 2 56
  •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
    暮云春树666阅读 5,479评论 0 5
  • 学困生转化四个新视域及23种方法 1、从课后转化学困生到课堂上不产生学困生。 视角1: 一次系统把问题讲(学,清楚...
    王红顺阅读 3,517评论 0 10
  • 弹性预设:生成性教学实践之基本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必然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生成性教...
    宜都黎明阅读 1,0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