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小橡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看着他们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脸儿,还有亮晶晶的小眼神儿,自己也跟着清澈起来。
桌子上散落着一堆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积木—-俄罗斯方块,取出来可以组成各种你想要的样子,收起来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按照形状,把每块积木放进盒子里,平平整整的才行。
下课了,看到盒子外面还有几块积木没有放进去,心想,我来试试看,能不能行呢?
调整了几次,居然很轻松就放进去了。在一旁的段老师看到,很惊讶地说,“亲,你太厉害了,我摆了好多次都没摆进去呢!“
听到她的赞许,我心里很开心,嘴上却说,”就没剩几块了,不是我从头到尾摆进去的“。
”那也很不简单啊“。段老师继续说,”看来我得好好努力了啊,等我也试试看。“
小朋友们见我把积木摆好了,都过来“捣乱”,傲宣偷偷地拿出一块积木藏到旁边的盒子里,飞速地跑开了;调皮的晓晨直接端起盒子,一下子翻了个个儿,所有的积木全出来了。
出来就出来吧,正好我试试看,能不能从头到尾全部摆好。没一会儿的工夫,所有的积木全都摆进去了。
然后,我就跟个小孩儿似的,端着摆好的积木,兴奋地拿给段老师看。(现在想想,我当时的样子真好笑啊),段老师吃惊地说,啊?你又全摆好了啊,亲你是怎么做到的啊?快教教我吧!
一席话反倒让我不好意思起来了。”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按照每个积木的形状,不断地调整就好了“。
你看,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获得这么一点小进步的时候,都那么迫切地想与别人分享,那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更不用说小孩子了。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的鼓励。
所以,每当孩子经过悉心观察,从”找不同“中挑出那个不同时;在”录音机“环节,完整准确的复述老师的话时;在”小手枪“环节,快速而准确的击中目标时,老师们都会开心地与孩子们击掌加油,哪怕孩子的进步小得微不足道,老师都会积极地肯定他的行为,肯定他的努力。
上一次的家长成长课,老师模拟了一个孩子跟妈妈报告好消息的场景。
孩子的作文被当做范文在班里读了,她兴冲冲地回到家,准备跟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在厨房忙碌的妈妈,头也不抬地说,哦,不错不错,快去写作业吧。
孩子眼巴巴地说,妈妈,只有我的作文当范文了啊。妈妈仍没放下手里的活儿,说,哦哦,很好,继续努力啊,妈妈得赶紧做饭了。
孩子悻悻地回到书桌前,黯然神伤。
自始至终,妈妈都在忙着手上的事儿,嘴里说出来的话,看似是在表扬孩子,但却很敷衍,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妈妈的喜悦。
如此一来,孩子便不愿意再和妈妈分享自己的开心事,本来对作文很有兴趣的她,也变得有一搭无一搭了。
同样是这件事,假如妈妈换一种做法,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放学后,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饭,女儿回家后顾不上放下书包,挥舞着手里的作文本,大声地说,妈妈,妈妈,我的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读了!
正在忙碌的妈妈,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接过孩子的作文本,边看边说,兴奋地说,哎呀,被当范文读了啊,女儿骄傲地说,是啊,全班就我一个呢!说着得意地把小辫儿甩到一边儿。
妈妈说,快让我学习学习,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说着,开始声情并茂地念女儿的作文。
女儿高兴极了,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作文当范文,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妈妈由衷地肯定,这对她来说,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念了一会儿,妈妈说,女儿,你可不可以告诉妈妈,你是用什么好方法,写出这么好的作文的呢?
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认真仔细地把写作文的过程给妈妈描述出来。
无形中,妈妈的表现,给女儿最好的动力。接下来,她会更加努力的强化自己在作文上的优势,并且不断地与妈妈分享自己的点滴喜悦。
做饭和与女儿分享,其实并不矛盾,孩子只需要那么几分钟,只要你给她积极、有效、高品质的关注,对孩子来说,意义完全不同。
肯定性的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经常被鼓励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会上升,自信心会增强。同时,当他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更容易挑战自己。
试着把“你真棒”,“你真聪明”换个说法,描述他的行为,肯定他的所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的语言,相信你的孩子,在你的“精心”鼓励下,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