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微课案例分析:分析自己的人生脚本中的禁止令,并分享。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一起分析老公的。
了解了陆老师归纳的十三种禁止令后,再来回忆和分析自己的人生脚本中的禁止令,发现这些禁止令,父母给了我,我可能又要“遗传”给了孩子。谈谈可能受了那些禁制令影响了吧。比如第五条不可以有情感,有受这种禁制令的影响,但是不完全表现成陆老师描绘的那种类似情景。我感觉父母特别是父亲吧,不太愿意接纳我的情绪。打我的时候不允许我哭,如果哭得很厉害就打得更狠一点,比如强迫我自己去选刑具。平时看到他的时候我就想尽量把自己藏起来,他们非要大家在一起粉饰太平。现如今在孩子身上我也表现出了类似的,不愿意接纳她情绪的现象,我特别怕她哭,每次她哭不管是要求没有满足还是因为意外摔倒觉得痛了这些哭,都会引发我失控,我就会有把她扔出去或者推出去,不想看到,不想安慰的表现。虽然有尽量控制不表现的太明显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比较清楚是因为她哭这个原因引发的。我对她也表现出了没有办法接纳她的一些情绪,她如果哭是因为我对她的某些行为很生气的话,我还曾经出现过推开她,把她放远点或者我自己待远点假装听不到行为。
比如第七条不可以接近,不可以靠近。小时候这样的情景比较多吧,感觉每天都有机会挨打,接触时间越长机会越多,我母亲偶尔还有推波助澜的增幅效果,所以可能我最喜欢的就是自己待着,给我机会我都不会往前凑,所以跟父母也比较生疏。成年后就已经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了,父亲在我16岁去世了,印象里跟母亲有话说的时候,都是我们单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父亲在世和我母亲再婚时我叔叔在世的时候,我都会表现出来和我母亲没有话说。不管住没有住在一起都是这种状态。其他人都会认为是不是我反对我母亲在婚,觉得我对待叔叔的态度很冷漠,其实不是!我很赞成他们结婚的,也觉得叔叔人很好,只是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克制和压抑自己的感情,不在亲密的人身上投入感情吧。平时如果出差这些,我只通知出发的时间和回来的时间,中途感觉从来也想不起来要打个电话回家慰问一下,完全就感觉是失联状态。包括对孩子也是这样,幼儿园放寒假了家里请的阿姨觉得我平时辛苦了,工作日时间就把孩子带到她家去住,我也一样是孩子不在的时间想不来打个电话和视频,经常都是阿姨主动发来视频。感觉我的这条不可以接近和不可以靠近的禁制还和第五条不可以有情感是相互作用的。我可能不自觉的也在散发我不可以接近的信号给孩子,因为有几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因为想其他事没有说话,孩子突然问我,妈妈,你生气了吗?我说,我没有生气啊,我在想事情。
这些是我可能没有太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禁制。一些比较明显的有一些觉察的禁制,它虽然作用到我身上,但是我也有意识的想要去改变它不希望它继续作用在孩子身上,可能在日常细节里就要做得好一点。
比如第九条不可以有欲望,小时候我经常期望压抑自己的欲望去讨好父母,比如夏天出门他们有时候会问你需不需要去买个冰棍饮料什么的。我都是很坚决的给他们说我不想吃。我也偶尔听到他们给亲戚朋友说我很乖出门从来不会要求乱买东西,不会主动要求买东西。我没有欲望吗?我肯定有,所以自己经济独立后从来对自己很大方,只要立马就会满足自己绝对不会延迟。对待孩子也是有这种向反作用的因素在里面,每次出门她要求买东西,我会给她规定,你可以买一样东西,你可以选好了最后我们走的时候去买。我不能满足的欲望我希望补偿给她。
还有对于第十一条你不可以重要,我感觉我自己好像因为有了孩子后有一些非常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导致自己有了突破这个禁制的动力,慢慢的在改变这条禁止。以前我是绝对不会去争取任何事的,就算工作上有任何意见我不会主动去与领导沟通,因为我惧怕和任何有权威的角色去说话,说话都会回避眼神,紧张,流汗。孩子让我有了要去突破和争取的动力。我会主动的去要求自己工作上的表现,力争可以争取到某一个职位。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
所以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禁止令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没有坚决的想要突破的动力。有的话意识到什么力量在作祟了后,可能是有机会改变现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