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曾经说过:我不教孩子孝顺我,只要他爱我。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为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这些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有利于种族的延续和兴旺。
但是当今社会已经从人类种族的生存过渡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先是各自作为一个独自的个体,然后才是亲子关系。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需要得到尊重,他的性向,他的爱好,他的人生你都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孝顺,更多的是一个阶级观念,小孩必须每一件事都要顺从父母的意见,而父母总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去评判,甚至干扰小孩的做法。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也有很多家长会自作主张的决定小孩上什么学校,上什么培训班,选择什么专业和婚恋对象,这是父母以孝顺的名义压制性的要求小孩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导致小孩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其实父母与子女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更能与现代社会相容的观念应该是:父母育儿先育己,子女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应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而不是一昧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 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父母要理解小孩看待世界的方式,意识到他们不同年龄段的行为都有其正当性,都就会对小孩的行为更加宽容。当然期望父母平等地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学会正确的对待父母,独立自主,不向父母索取,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对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主动的融入父母的世界,温柔平等的对待父母与我们的差异。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把父母当做朋友,用平等的沟通代替不耐烦的指责,争取把对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