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沟通类书籍,这本《有效沟通》出自余世维,据介绍是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培训师,也是“中国企业十大最具魅力培训师”称号获得者。从他的书里就不难看出,作者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称得上是博学多才,各种领域的信息都有涉及。书里不光有各种方法干货,每一个概念后面都跟着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不是杜撰,而是来自真实发生的新闻、经典、社会现象等,或者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种学习类书籍,很少能像小说那种跟着情节阅读,但这本书用一个个这样的小故事,也让我读出了看小说的感觉。
本书被作者分为8个章节,有2到3个章节是针对企业中沟通力的重要性的讲解,因为我不需要这方面知识,所以没有太仔细阅读,只是看了几个有趣的故事。今天的读书笔记分享,我们只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沟通的障碍,二是如何突破障碍。
首先说沟通的障碍。作者把障碍分为6种类型:1,地位差异。不管是领导与属下,长辈与晚辈,或者存在强大利益差异的人,地位低的人总是不敢跟地位高的人接近,这时候尤其作为地位高的人,不要高高在上,亲民一点。而地位低的人,不要故作谦卑,保证合理的礼貌性就可以了。2,专业背景不同。在沟通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因为你觉得简单的话,在别人看来可能非常难懂。就像有些年轻人动不动就“中英结合”,同频的人听得懂,不会在意,但跟年龄大一些的人这样交谈,会显得没有诚意。3,真实。谈话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真实,不管叙述真实,对于拿不准的传言谣言也不要随便散播,否则会给人比较轻浮的感觉。4,避免偏见。比如同样的工作,有人就认为女人不如男人做的好。或者很多单位不愿意招未婚女性,认为以后结婚生子,休婚嫁产假不说,很长时间没法把心思转换到工作中。但实际情况却不一定,英国前首相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中国前国务委员吴仪,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等等,这些女性在男人拼搏的政坛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些偏见源于我们的固有认知,有些偏见源于第一印象,但这些“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想法会阻碍我们的认知,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不就是这个道理吗。5,经验主义害死人。经常会有人用过来人的眼光看事情,但时代在变迁,知识也在更新,人更是一直在变,不要因为之前的经验蒙蔽了现在的双眼。6,情绪主义。唐太宗每次在跟魏征讲完话后都要出去散步,因为魏征作为他的谏议大夫,每次提意见都丝毫不顾及皇帝脸面,虽然唐太宗听了很不舒服,但他知道魏征是为了国家。有人问他为什么每次跟魏征讲完话都要去出去一下,唐太宗回答是:我怕我杀了他。其实唐太宗要杀魏征是很容易的是,但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可以说,唐太宗能够开创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不仅有魏征的攻来,还跟唐太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关。
说完了沟通障碍,我们再来说一说如何突破障碍。作者总结了5点:1,事前问清,事后负责。丰田公司最著名的五个为什么,就是为了避免沟通中出现事前不明确的事情,而事后也要懂得吸取教训,负起责任,这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2,说重点而不是简练。有时候我们因为时间地点不允许,需要言简意赅的说出沟通内容,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尽量减少语句,而是指说重点。麦肯锡公司发起的“电梯演说”,就规定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交代清楚,直奔主题,而且不超过三点。所以我写读书笔记时,也尽量归结为三点之内,因为人们一般情况下只对一二三有印象,而四五六基本会忘光光。3,举例,比喻沟通更容易让人接受。又一次爱因斯坦去参加一个晚会,一个老太太跟他寒暄:你得诺贝尔奖的《相对论》是什么意思啊。爱因斯坦无法跟一个老太太讲深奥的理论,于是他说:亲爱的太太,如果现在过了午夜12点,您的女儿还没回家,您着急吗?如果再让您等十分钟,您觉得久吗?老太太回答:真的是太久了。爱因斯坦又说:那么如果您在纽约大都会听歌剧《卡门》10分钟快不快?老太太回答:那真是太快了。所以你看,虽然两个都是10分钟,但您感觉起来会不一样,这就是我的相对论概念。爱因斯坦用最简单的比喻给老太太解释了相对论,但如果直接跟她说,时间跟空间相互换算,光速移动时,量子的相对速度就显得缓慢,所以时间的相对速度就显得长了。那老太太无论如何也听不懂。4,善于倾听。这点在任何沟通或者演讲类书籍里都作为重点提出。一个不会倾听的人必然无法获得良好的沟通与他人的信任。不妄下定论,不随意打断,不三心二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最后一点,任何沟通都要预先准备自己的答案,并且预留时间,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比如餐厅,服务员会问你:请问您要咖啡还是牛奶。而不是问你:需要咖啡吗?
所有的沟通,都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上,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仅是正式场合,或者领导人才需要技能,而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必备。成为沟通达人,会让你在生活中、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感谢陪伴,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