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犹如一曲民族团结的奋进乐章,为新时代援疆工作擘画了清晰蓝图。王沪宁同志的讲话既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动员,彰显着党中央以"石榴籽精神"凝聚各族人民智慧的坚定决心。
战略定力与民生温度的辩证统一。对口援疆工作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南疆脱贫攻坚的精准施策,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同推进,会议释放出鲜明信号:援疆不是简单的资金输入,而是通过产业升级、就业扶持构建可持续发展动能。当19个援疆省市将自身优势与新疆需求精准对接,当央企将产业链延伸至边疆大地,这种"造血式"援助正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田的纺织车间里,维吾尔族姑娘用灵巧双手编织着致富梦;喀什的现代农业园区中,智能灌溉系统让戈壁滩焕发绿意。
文化润疆与心灵共鸣的双向奔赴。"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润疆工程,恰似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从敦煌壁画与克孜尔石窟的对话展览,到《我们新疆好地方》系列短视频的破圈传播,文化认同的建构正在超越语言与地域的界限。当援疆教师将"五个认同"融入课堂,当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平台展示艾德莱斯绸制作技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在交互中愈发清晰。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交融,比任何说教都更具说服力。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生动诠释。对口援疆战略的持续推进,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十四五"规划的精准落地,到"十五五"蓝图的超前谋划,援疆工作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的统一。北京援建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浙江助力打造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广东推动的"粤新号"班列常态化运行,这些具体实践生动诠释着"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智慧。正如李干杰同志所言,当19个省市与新疆形成命运共同体,当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边疆治理的现代化之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口援疆工作已超越单纯的区域帮扶,升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工程。当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当援疆干部把边疆当作第二故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工厂、一所所设施完备的乡村学校,更是一个民族大家庭在共同奋斗中愈发紧密的精神纽带。这种超越地域、血缘的情感联结,正是新时代中国最动人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