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路上,整装出发

每个人开始写作前,或大或小都会设定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鞭策,一种动力;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屏障,永远都触及不到,最终放弃。

我们都想成为第一种人,但是大多数人却都活成了第二种人。

今天一口气读完齐帆齐的《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感慨万千。齐帆齐十四岁辍学打工,2016年开始写作,用五年时间把自己从一名服装厂女工,蜕变成为签约作者,网红作家,励志女神,旗下写作营会员近万名,走出了一条自由写作者的道路。

相比之下,同样是五年时间,我自己却没有任何成长。别人把五年活出了十年的精彩,而我仅仅是活了五年。跟齐帆齐一样,也是2016年申请了公众号,人家已经成为百万粉丝大V,而我一百粉丝都没能突破。

看到书中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
光说不做死一批;
逢年过节死一批;
天气太热死一批;
天气太冷死一批;
亲人打击死一批;
朋友嘲笑死一批;
自己乱搞死一批;
不去学习死一批;
死不改变死一批;
自以为是死一批;
刮风下雨死一批。

最后发现这不就是我的写照吗?公众号更了几个月就停更,读书读了几本也束之高阁未能持续,学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作被家人一打击后就妄自菲薄,总之,就是一事无成的典型代表。

2021年11月份重新燃起了写作的热情,来到简书,虽然知道想提高写作不能一蹴而就,但是经过60余天持续的日更输出,基本没有太多水文,也可能是我要求不高,自己写作水平并没有什么长进。是时候好好检阅一下这段时间写作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

反思让人进步,改变让人成长。

端正写作态度

很多人都想一次写出完美的文章,有点想要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但是能力有限,有时文章被拒之后,心身都受到打击。时而感觉过于良好,有时又觉得一无是处。总之,就是对自己没有很好的定位,没有看清自己是几斤几两的小虾米,产生的不稳定情绪。

海明威曾经说过,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虽说话糙,但理不糙。所以像我目前这种写作小白阶段来说,基本上也不会写出什么优秀的文章。很多自认为良好的东西,在编辑眼里可能连狗屎还不如。

再有每次更新完日更,都太在意点赞和评论。有时看到自己辛苦码了上千字,还不如有些只有三五十个字的更文,收益也少得可怜,心里会有很大的落差。

从简书的规则上来看,虽然赞和收益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文章质量,但是也不全然。有的人粉丝基础好,自身权重高,所以自然会出现没有许多内容的更文也能收获的钵满盆盈。

虽然互动可以增进一些交流,有时也可以换来一些回赞,但是意义并不是很大。毕竟如果自己的文章没有给他人留下收获,再加上本身也是个隐形人,没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回访率就会很低。

对于写作小白,初来乍到,需要摆正心态,练习写作,提升能力才是重中之重。阅读经典,低调学习,借鉴他人,先用自己最朴实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想法,记录成长过程,为以后更好的写作积累素材。不要过多期待华而不实的蝇头小利,从而产生虚假成长的假象。

成长的道路是孤单的,蓄势待发之前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同时,要做到只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这才是健康的心态,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自身写作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简书上很多作者文采斐然,写故事栩栩如生,写人物形象饱满,写场景细致入微,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仅艺术感染力强,还发人深思、意味悠长。

虽然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水平,但是想想那些作者不是有着多年的写作习惯,就是写作爱好者,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日记、随笔不曾间断。

相比之下,从小就没有多少读书写作的氛围,毕业后还特别开心再也不用写作文了,估计自己现在文章的水平也就跟小学生作文相差无几,以目前这种状态,想获得很大突破是不现实的。

但是写作是一种自己表达,王小波所说: “只要会说话就会写作。”一个是用声音表达,一个是用文字表达,如此而已。而且写作不仅只是文学水平的较量,也是心智模式的博弈。

因此要找出自己擅长的部分,加之利用。

当然不能说要掩盖短板,而是要知道如何可以提高不足,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持续去刻意练习,不断加强。

现阶段自身写作明显缺陷就是文笔不佳。很好的主题,我写出来都感觉枯燥乏味,如同嚼蜡。但是这个问题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提升,正视自己的问题,虚心学习。

另外一个问题,自己的文章很散,主旨不明确,这方面需要好好借鉴一下写作技能方面的书籍,包括对一些框架的了解与尝试,相对于文笔,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条理清晰,也会给文章加分不少。

广泛阅读,输出倒逼输入

自己文学修养不高,因此平实需要加强积累,年轻时欠的功课该补的还是需要补上。这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夯实的文字功底,其它都是虚无飘渺,空中楼阁。

因此需要设定读书计划,通过写作的契机倒逼自己输入。当然基础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效。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经典书籍都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值得我们仔细研读。最近计划从《红楼梦》开始,像这种名著作不能贪快,要细水长流、慢慢品味,同时也可与相关资料一起阅读。计划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基本是每周完成两章回,读后需要完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一章一篇,暂时不知道可行性如何,后续可以做适当调整。

除了中国的名著,同时也要涉猎国外的经典著作,可以同时穿插阅读不同题材内容,丰富知识储备。需要列出一个待读名著清单。

中国的诗词歌赋,需要重新背起来。现在记性不如从前,因此不能图快,争取一周背诵一二首,同时也要整理作者写作它的前因后果。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必要把中国历史知识好好回顾一下,一年几个朝代,细细品味朝代更迭变迁的过程。

还有成语典故更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平时也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巩固与再学习。现在经常是知道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是并不知道其缘由。争取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个成语典故。

除了名著,也要适当阅读一些工具书,或是其它杂书。相信每一本书都会有收获,不管是好书还是所谓的“坏”书。

当然要多做读书笔记,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在线笔记本,记录所有读书内容,需要方便分类以及查找等功能。

写作训练,把握每一次日更

写作,就是要多写多练。在写作中找出不足,逐渐改善。

希望今后可以把每一天的日更都当做一次有效的练笔机会,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日更而日更。

而且也报了齐帆齐老师的写作课,想通过这一次尝试,给自己一点点压力,看看自己是否能有一些许成长。

虽然之前的日更绝大部分也都是我花费不少心思的作品,但是可能还是以希望获得更多关注为目的的。对写作本身提高帮助比较有限。

再加之,本身写作水平没有出彩之处,导致读者粘性不高。想必如果没有互动的话,每天的能够来我主页读我文章的人会少之又少。当然很感谢每次都给予点赞或评论的友友们的鼓励与支持。

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需要好好把自己能力先提升起来,因此今后与友友们互动的精力会有所减少,毕竟时间有限,我欠缺需要补课的东西又实在太多。

今天从简书一位友友那看到一首诗,我很喜欢,在此借用几句,也算是对自己的鞭策吧。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不要试图去追一只自在飞翔的蝴蝶
你要奋力开辟一方鸟语花香的花园

最后,想说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希望我们能与那付诸行动的人一起并肩前行,永不掉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