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同学的聚会,不管多么清高或者有抱负,一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抛开炫耀、嫉妒、淡泊及长远规划因素不说,还是有一些现象值得思考的。
同学聚会衣着、举止谈吐、交通工具的差异,工作生活家庭的成效,无一不在说明差异,那么明晃晃地要扎向我们柔弱的心脏。
我们或许会不自觉的想问问自己,为什么都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他怎么就能比我看起来收获更多呢?
甚至是,那个曾经看起来成绩不怎么样或大家都觉得没前途的孩子,怎么就比我高了好几个段位了呢?这到底是差在哪儿了呢?
同学聚会,哪怕是朋友圈现如今都早已成了实打实的名利秀,这场风波诡谲的表演里,有人急于摆阔,有人却急于摆脱。
但,真的脱得了吗?特别是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有那么一句话:“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就能成一个圈子,就难免会互相暗自攀比,人性使然。”
人生不可避免比较,但究竟该比什么,很多人拿捏不清。是比谁学历高,谁的背景强,谁的工作好吗?
这么想的人,最后都输了。
今天先说说,文凭不是能力的保证
陈丹青说过:文凭是平庸的保证。
2000年,陈丹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导。青岛女孩吴雯从小学画画,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陈丹青对她印象深刻并给予厚望。吴雯2002年报考陈丹青研究生,专业第一,陈丹青在专业分数上给了她90分的高分。不过很可惜,吴雯因其英语和政治各差1分而与清华研究生失之交臂。吴雯决定继续复习考研,于是在北京以非常艰苦的生活条件继续复习,虽然政治考过,但英语仍然没有通过,于是吴雯决定出国留学。英国都市大学艺术系录取了她。现在英国现代艺术界小有名气,2007年获得了英国著名现代艺术奖——透纳奖的金牌。
所以他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而已。
其实,并不是文凭制造了庸才,大部分优秀的名校学生是值得赞许的,也是创造价值的主流勇于创新的先锋。甚至有盖茨、乔布斯、扎克这种从敢于从顶级学校退学。
小编也认识北京普通专科学校的同学,停学创业的90后,2017年已经成为福布斯新贵一类人物了。(抱歉!未征求意见,随笔写到的。我将来会好好采编的。现阶段是练笔画像)
当然小编不鼓励退学哈,除非你有明确的规划和不可多得机会。
但是有一些机会或者阶段性获得认可的人才们把文凭当做华盖伞。只有在这华盖下,才能更好地生活着。
真有能力在身者,文凭对于他只是加分项。但是只有文凭却不能持续获得进阶能力的,就会非常喜欢流连某个阶段或者某种状况。
一句毒舌辛评:一个985学历的人,是值得被更好的岗位录用的,但是,如果工作了五六年后,如果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还只有985学历,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名不副实了。
也有学分生因为就业难去考研,目前就业难的环境下,不去参加工作,凭借应试技巧强逃避到学校去读研等等的,哪怕明知未来就业和婚姻都不能受益,也宁愿错过科研企业社会的发展经历。
其实当年和我们同样水平的同学已经在实践中快速地成长,习得更多本事, 领先更多时机了,有着更切实的进修实践了。你真的适合脱产进修么?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材生愿意尽早参与到职场中去,当然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更期望那些真正的精英不要太顾及世俗的价值观,急于被认可。能够勇敢地忍耐,沉浸在更多领域创新突破。
当然现实里并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的人,有不少拥有高学历却碌碌无为的人,举着学历的华盖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自己咏叹着那些过去的成绩。是的,一两年看不出来什么差别,可是三五年呢,不好意思,生活的严峻将是难以回避的,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已经两情相悦结成连理联盟合作关系了,你的机会真的还有多少呢?
我们应该认识到,证明一个人能力的不一定完全就是学历,学历也不能成为我们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的保证。
请不要太拿学历当回事,拥有的要识时务成为俊杰,没有的要补齐必须的,迎头赶上。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搜索关注我的全网新媒体号 i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