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温暖的港湾,妈妈爸爸是无私支持孩子的后盾,话虽这么说,可我们在“做”的时候往往动作走形,偏离了目标,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力。学习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没有教育好孩子。
首先不要自责和急于改进,你每一次焦虑或被激怒,之后会指责自己,会因为自己没能控制好情绪而后悔,其实不仅孩子需要情绪的抚慰,家长也同样拥有情绪脑,家长能做到很好的控制情绪吗?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时,会首先启动情绪脑,这跟孩子被我们唠叨之后情绪糟糕相同,都是一个“情绪”问题。
你唠叨他,会积累他犯错误后的不良体验,他会更加害怕犯错,会掩盖犯错,你作为家长,会更加生气,会觉得,你明明犯错,你明明这道题就是做错了,却还在用各种一戳就破的小伎俩狡辩不知悔改,实在是令大人生气,于是你就越来越生气,越指责越凶。“问题”的产生,不完全因为孩子,我们家长要意识到,犯错是常态,不光孩子犯错,我们成长的一生都在犯错,我们要原谅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有错误,就跟情绪一样,人人都有情绪,大人有情绪,孩子同样拥有情绪,作为大人,只不过比孩子多了些经验而已,所以,要给孩子包容和接纳,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你才能有机会解决好“问题”。否则就是个走不出的死循环。
所以当孩子不如我们心意时,我们要牢记一个方法,把自己抽离出来,你作为第三者,看看那个你和孩子,看看他们是不是进入到情绪纠缠状态中去了,核心问题没解决,却引发出一大堆情绪问题,耗费了很多时间去平复彼此的怒气。当你发现并意识到你的情绪脑如脱缰野马时,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理智脑站出来,去接纳孩子的错误,接纳他的情绪,安抚住情绪,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理智脑才能发挥思考、分析、学习.......
家长的话太多了,孩子静不下心来思考,久而久之,总会被你的思想左右,做不了自己。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还会影响未来成年后的自我发展,头脑中会出现来自“权威形象”的你的干扰,简单说就是不敢听从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自信,总是会怀疑自己的判断,怀疑自己做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