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来,一直被一句俗语束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是执着的一种表现,对吗?看情况。实践过大家都会有体会,有时候坚持真的很难。特别是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在这种煎熬中,我们往往会败下阵来,除非有大毅力者。究其原因,难道就是我们天性懈怠吗?一开始我是这么认为的,很多年来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前段时间听过一位老师的说法后 我的观点改变了。
其实,单纯的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本质上,大多数坚持是在强迫自己,强迫自己改变以往的行为习惯或新养成一个行为习惯,而这样做的前提是自己的某个观点或想法受到外界影响发生了改变,想要立刻改变现状。比如对于女生来说 ,突然那天被别人说胖了或心仪的衣服穿不上了,就会受到刺激想要边守望,于是要减肥。但减肥是一个过程,于是就要强迫自己改变行为习惯,并坚持下去。比如晚上不吃饭只吃水果。只是很多人坚持不了多久就被各种饭局或美食给干扰了。所以我觉得这种产生于外界的刺激而强自己坚持某种行为,本质上是被动的,即“要我做”,外界的某种因素要我做,有压力,但缺乏动力!
实际上,人要通过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去做成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既有压力,更要动力。而这种动力,常常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赋予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最好是对他人有意义客观上也有利于自身,这样才会产生一种有效的动力,即“要我做”。比如,之前我写文章,并没有考虑过为何要写,只是别人说写文章有利于自身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就去做了。但这样坚持其实是一种痛苦,不知为何坚持,也不知坚持到什么时候能达到目标。当有一天看到那位老师的一段话,赋予做这件事以意义,根本不需要坚持。回到写作这件事上,我赋予的意义就是:对别人有启发、有帮助。所以,以前那种闲来无事的感慨就不再写了,写的原则必须是对他人有启发。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写作的质量,还能让写作变得有使命感责任感,相比单纯的坚持, 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傻傻的坚持,不如知道自己做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