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已经进入初夏的厦门又突然凉了下来,天气也愈发变化无常。在厦门生活七年依然没有适应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雨,只是这样让人躁郁的海滨的雨季,于我也许是最后一次。回想起七年前初到厦大时,对厦门这个城市全无概念,只能想象大约是有郁郁葱葱的小叶榕和挺拔椰子树的地方。从来都对未来缺乏计划,将“顺其自然”奉为真理于是索性被时间裹挟着一路向前。进入法学院是一连串偶然的结果,然后完成四年本科学业,然后选择留在厦大读研,一切都是机缘巧合也都是最好的安排。在离别的时点回顾点点滴滴,才意识到一直以来都身处周围人的莫大善意里,这于我而言是何等的运气。
感谢我的导师游钰副教授。初识游老师是在本科《经济法》课堂上,彼时对游老师的印象是一位极其儒雅的学者、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并未曾预料到两年后会有幸进入老师门下,成为游老师的弟子。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学生,尽管老师耳提面命,三年里未曾真正静下心来读点好书、做点学问,却莫名地收获了导师近乎无原则的宽容与信任。临近毕业大半年时间在外地实习,为了工作和论文焦头烂额之时,偶然收到师弟师妹的微信“导师说一直以来最让他放心的就是你”,心情既有感动也有愧疚。游老师对学生亲切,但也并未放松对学术的严格要求,《竞争法》课上的研究报告大纲需要多次讨论、修改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毕业论文上老师的批注和修改意见密密麻麻,对每一处用词的准确性都反复斟酌确定。三年时光,导师教会我的是超然洒脱的生活方式,是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更是正直仁厚的处世之道。
在法学院的七年,有无数师长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李晓辉老师是我本科导师,从漳州校区到厦门本部,李老师从未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心。本科毕业时为了修改论文无数次叨扰,李老师依然百分之百耐心解答。初入经济法专业时我对金融、证券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正是在刘志云教授的督促和指导下阅读了相关书籍、研究金融法律制度、参与研讨活动,逐渐对经济法产生浓厚兴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渐渐明晰。肖伟教授是我最为敬畏的老师之一,研究生期间参与肖老师的两个政府权力清单课题,其间放弃一切休息,熬夜通宵亦是常事,也有过深夜接到老师电话要求对报告中某个表格做微调的经历。起初颇觉压力,但当自己开始独立完成学术研究,发现已经无法说服自己敷衍随意,这时才意识到肖老师的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品质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感谢李刚老师、卢炯星老师、郭懿美老师以及所有为我授课、予我帮助的老师们,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得以羽翼渐丰,乘风借力,直上云霄。
还有一路走来,与我相伴同行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同门赵苗师姐、周波、韦文华以及各位可爱的师弟师妹们,同门之情情同手足。去外地调研时的相互照顾,师门聚餐时的欢声笑语,相处之中的细碎美好我都将永铭于心。感谢可爱可敬的经济法、环境法专业学长学姐们,读研期间对学业和前途感到无措时,李逸斯学长、刘辉学长都曾不厌其烦地听我倾吐“负能量”,以“过来人”的经验为我开解,给我指导。木笑瑞是我的学姐亦是好友,本篇论文开题时,论文内容涉及台湾地区相关制度无奈大陆相关文献并不齐全,只得求助当时正在台湾大学法学院读研的笑瑞,她牺牲休息时间为我查找、扫描文献,现在想来仍觉感激。感谢我的三位室友谢微微、蓝维婕、张晗,在并不算漫长的三年时光里,生活从来不缺乏笑声,能够遇到性格与气场如此契合的室友是我的幸运。感谢2014级经济法环境法专业各位同学、许昳婷博士、苏畅、王君慧、胡雨桥、胡浩,以及所有我无法一一道谢的朋友,是你们让我即使离家千里也从未有一丝孤独,即使在疲惫不堪时也能感受到你们给我的支持和力量。
最后,感谢和我如挚友一般平等对话的父母。从小生活在开明宽松的家庭氛围里,养成了我不受约束、随心所欲的性格。求学时执意要来千里之外的厦门,求职时依然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回到家乡,每当走到选择的十字路口,父母的答复总是“你自己想清楚,自己决定”。除了养育之恩,更加感谢的是父母一直给我充分的理解和自由,他们并不需要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亦从未要求我活成他们所期望的模样,即使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我依然知道家始终是我随时可以回去的、不需要有任何负担的地方。
人生最好的七年时光交付法学院,曾为他欢呼雀跃,也有过恨铁不成钢。骄傲和失望、荣耀和式微都是过往,只有当抽离悬空看,才觉察出他最大的魅力其实在于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与包容,他并不承诺每个人的成功,但却清楚地表明了一切观点和创造被尊重的权利。不仅仅是知识,他还教给我对世界完整的认知,教给我独立思考的方式,教给我一切拼凑成现在的“我”的东西。踏上这里时就已经注定要离开,以为能孑然离去时才发现血液里早已经渗透进他的性格与气质,每个人的庞杂的毛细血管也已经兀自伸向他的每一寸土地。他在不断雕琢完善着我们,我们亦是他的缩影。
操 铭
2017年3月22日
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