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等于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的时间那么长。
茶道裏千家张南揽老师说,“对于一个待茶的人,二十年并不算一个很长的时间”。
就在这么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老鬼经历了普洱茶浮沉的两次轮回。
因此,想写一个笔记,将这些经历简要记录下来,在将来那个“很长的时间”,可以再回顾一下,普洱茶的江湖到底经历了什么。
2002-2008年
2002年,第一次来到全国最大茶叶市场---广州芳村。到了芳村才发现,哇噻!这里真是什么茶都有!
福建铁观音当时还非常流行,绿茶、红茶、乌龙茶,当然,还有已经处于上升期的云南普洱茶。
香港茶楼喜用的寿眉,广东人比较熟悉,但至今还有很多广东人都不知道那是白茶。黄茶在当时几乎没几个人知道。
后来,云南普洱茶广东迅速崛起。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港澳台。
八九十年代,港澳是广东的潮流风向标。港澳喝早茶的风气就是一种时尚,正是我们常说的“一盅两件”(一盅茶,两笼点心)。
大量的茶楼涌现,大量的人喝茶,带来了爆炸性的茶叶消费。
此时广东人开始从茶楼认识、接受普洱茶(喝的基本者是熟普),但尚未有存茶概念,喝多少买多少。
到了1999年,台湾的茶市崩盘,茶商转战大陆,普洱茶才真正开始喝上主角。
广东的东莞后来成为全国最大普洱藏茶地,和这个年代的东莞开始大量引进台资、港资企业,有很多喜欢喝茶的台湾人和香港人来大陆做生意和生活有密切关系。
还要提到一件事:1998年,即台湾茶市崩盘的前一年,阮殿蓉女士调任勐海茶厂厂长。
阮女士上任后,勐海茶厂停止了其它茶品的生产,全力生产普洱茶。这似乎预示着普洱茶春天即将到来。
2002年那个时候,只要你愿意,可以喝得起、藏得起绝大部分好茶、老茶的。
现在几千元一片的老茶,当年就是十几元到几十元,就算如今身价数万一片的“八八青”,当时零售也就几百元一片(当然,那时喝几百元的茶也是非常超前的)。
2003年之后,以云南普洱茶为首的藏茶热不断升温,茶价高歌猛进。一直到2006下半年,比2002年狂涨100倍的茶并不少见。
2007年出现有价无市,然后市场就崩盘了。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市场茶价已低于高峰期的1/10。到年末市场心态才开始回稳。
普洱茶市就像坐了第一次过山车,重新又回到出发点。
2007年的茶市崩盘,很多茶商是从一夜暴富又变为一无所有,有的关门跑路。
市场上遗留下大量库存,尤其是2007-2008年的茶品,大多是为只收不喝的人准备的,量大而质劣。
现在到芳村市场问逛一下,基本都会给你推07-08年的茶品,价格比09-10年的都便宜。可见,当年的崩盘遗害至今还没有消除掉。
老鬼问茶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