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心态很重要,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各种一地鸡毛的烂摊子的时候,不同的心态带给我们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前段时间孩子连续几天半夜上吐下泻 , 下面是我对自己在这期间心态的观察与记录。
对待孩子生病,自己心态上的重大变化是,接纳“生病”的现实,不再“内疚”和“反省”
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一生病,我就一个劲儿地反省自己哪儿做的不好,要是自己怎么做,孩子就不生病了。一边后悔,一边埋怨自己,埋怨他人,家里气氛很不好,自己也很累心。后来孩子大一些,慢慢意识到:
“孩子生病是正常的,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是人哪有不生病的?
“偶尔生病,对免疫力的提高还有好处呢!”
这几句话写起来简单,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直觉反应和思维模式,还是经历了一段时间,不过这对我目前已经是“现在时”了。完全没有了“内疚”的状态,轻松不少。
不管发生什么状况,直面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里是很干净、整洁的,或者说我对干净、整洁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当我看到孩子吐得一塌糊涂,床上、地毯上都是呕吐物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转儿圈儿,浮现的唯一一个念头就是:“怎么处理?哪个东西扔了,哪个东西放哪儿洗洗?” 一激灵的瞬间决定之后,手脚麻利地开始动作。
孩子在淋浴房哭,忙不颠儿地过去安抚照顾孩子;
孩子吐得时候难受的大喊,吐完了蔫蔫的(为娘的心疼),就一根筋地想着怎么让孩子舒服些,其他的都顾不上了;
孩子恢复阶段,心满意足地喝着白粥,吃点儿咸菜,我这心里甭提多舒服了。
对家里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不评判,自己就少了许多负面情绪
半夜孩子病了大哭,睡得正熟的先生的反应就一个字:“烦” 。他自己躺着不动,还训斥孩子,嫌孩子哭。可能是因为先生平时都很棒很棒的,再加上我知道他那几天也不太舒服,我对他没有一点负面情绪,也顾不上。我很平静(老母亲般)地对躺在床上的他说:
咱孩子病了,难受又害怕,哭不是很正常吗?
老公继续躺着,我继续收拾残局,照顾孩子。带孩子下楼在沙发上躺下。
期间,被弟弟吵醒的老大倒是睡眼惺忪地问了我一句:“妈妈,用我帮忙吗?” 我表示了一下感谢,示意他赶紧睡觉。
半夜带孩子上医院的心理斗争。半夜开车带孩子上医院,这事儿照理说是老公的事儿(我眼神不好,尤其不喜欢半夜开车)。看老公也不管,狠狠心,自己开车去吧。临出门的那一刻,还是决定去离家近的、熟悉的一所综合性医院,放弃了远的一家儿童医院。(心里只有对自己的佩服)。
孩子拉肚子很厉害,老公又大声嚷嚷,抱怨这里的医生不给开药,说以后要让人从国内带抗生素,我平静地跟他解释为什么不用药。我感觉是他面对孩子拉得到处是这个烂摊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嚷嚷着抗生素感觉好点吧。
题外话:娇滴滴的小女生要成为刚强、能干的大女人,好像只有一招儿,就是生个娃儿

自哀自怨的化解
折腾了几天,孩子病好了,我倒下了。就是累,躺在床上昏睡了一天。老公带着孩子们该干啥干啥,没有人过来问候一声,我心里很难过。
他们吃完晚饭,老公开车带大儿篮球比赛去了,我和小宝在家。我对小宝说:“妈妈生病了,你们都不关心,妈妈很难过”。小宝拿起电话打给爸爸,用他不流利的中文说到:“爸爸,妈妈发烧了” , 老公在电话里不痛不痒地说到:“啊,知道了,让妈妈多喝点水。” 小宝放下电话,转向躺在床上的我,手上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指着电话,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SEE, HE CARES!”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噗嗤一下就乐了哈!
晚上老公回来,我把不满冲他叨叨出来,老公一阵解释,什么看我睡觉就没有打搅我啊之类的。尽管我心里表示怀疑,但看他态度诚恳,更重要的是念及他平时的良好表现(夫妻之间”点滴不满”的化解很重要哦,我们之间没有积累的不满)。我决定,这事儿翻篇儿、过去了。一家人,哪有那么多“对”与“错”之分,“一地鸡毛”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