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到了那一位老师最早上同题作文课的记录是在2014年。
那天早上我们听的第一节课,依然是他的课,而且课题相同。记得去年12月另外一所学校也听也这位老师上这一课。环节大同小异。如果他自己与自己同课异构,上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为了便于叙述,姑且叫这位老师为甲老师吧。
记得当时听甲老师上这一课,同事非要和他合影一张。因为甲老师曾经是知名教育杂志的封面人物,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他刚参加工作没有多久就获得了大奖,进而名闻小语界。况且人帅,个子高,是很多人仰慕的人。
虽然和他拍照时,感觉他十分高冷,不过,因为佩服他,所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人家不喜欢这样被人当作名星似地看待,这也算是有个性的表现吧。只要有才当然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
去年十二月听他上这节习作课,感觉还好。今年距离去年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难道他竟然没时间备出新的一课?
我十分奇怪,在网上一搜,发现他第一次上这节作文课竟然是在2014年。天啦,也就是说,这三年的时间,甲老师上的就是这一课吗?真的会是这样吗?肯定不可能吧?难道像他那样优秀的老师,只需要上出几堂有名的课就可以了吗?
我仔细地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他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许更多的精力放在年轻教师的成长这一块了吧,作讲座,听新老师课,而且他还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想来杂务也是特别多的吧。看看他的名师工作师,推出的课例也只是少少的几个。也许他们还有新的平台展示自己工作室的成果。这些因为不了解也不好妄加评论。可能是吧,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要想备出新的课例,也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
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学期换一次课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吧?
后来我们又听了何捷老师,窦桂梅老师,王崧舟老师,鱼利明老师的课。在去年的名思教研中,他们上的内容与这次是不相同的。记得窦桂梅今年五月上的《阿长与山海经》,王老师上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都是和上个学期也就是五月份时上的内容不相同的。 尤其是王老师,课上得十分精彩,成了当天课例的压轴之作。
在授课教师简介上,我们意外地发现,甲老师已经来到了珠三角的一所学校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珠三角这样的有胸怀的地方应该可以给甲老师更广阔的舞台,他在这儿应该会更多地发挥出自己的教育力量。他的教育生命也会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我想:下一次听他上课,肯定不会是这篇习作指导了。
一名教师的教育生命应体现在课堂上。无论如何,事务再多,杂事再多,一名教师,一名领导教师都应该有一堂高质量的课。否则,一年重复一年,自己的生命也是在重复,这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巨大浪费吗?
告诫自己,再忙,教书是自己的老本行。作为一名老师的自己,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课堂上。努力上好课,努力教好学生。努力!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