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47)
(书接上文)
第六章 湖南贡院童子试 初识同乡朱尧阶(一)
前文说到,曾子城已渐渐长至十多岁,随着学识与阅历渐长,亦慢慢接触外界人与事,也开始了自主的交友之事。
道光十六年仲春时节,又到了三年两次的县学童子试。15岁的曾子城在其父曾麟书、长沙塾师陈雁门、欧阳等师的教导下,慢慢完成了初学启蒙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学业渐增,于是又在他们的鼓励下,令其到长沙参加府试。
话说此次长沙之行,发生一件影响至深之事。所说何事?请接着往下看:
湖南贡院结新友
父子二人在完成历时9天三场的考试之后,别管成绩如何,终是可以松口气了,至于子城能否过童子试入学,也是要待五日后公布成绩方知。于是,就回到租住在湖南贡院附近新开的一家客栈休息。
次日,吃过晌午饭约一个时辰,父子俩也稍事休息了一会儿,感觉精力有所恢复。子城几次都想起床,但又怕扰了爹爹。这次长沙之行,对子城来说算是第一次远足。既己考完,便想借等候放榜之机在城里好好兜兜转转一番。
父亲曾麟书也已看出儿子的心思:无非就是想在长沙城里好好转转,熟悉一下向往已久的省城,借机好好长长见识。可是,对于麟书来说,却是早已来过省城十余次,加之此次考试心中也不是很有胜算,不似年轻人一样活力四射而精力旺盛,也就没有心情与精力外出逛街。但,一向对孩子呵护有加的他,又不想坏了孩子心情,正想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时,正好有一同住一店的考生想邀请他们一起外出转转。
父子俩看此儒生,也在考场递交资料时有过点头招呼的印象,彼此间自是多了些信任,少了许多堤防。曾麟书抬头再看时,来人年龄应二十有余,个头约有七尺左右,圆脸大眼,说话声音圆润、稳重大方,一下印象大好。转念一想,这下岂不是有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了?
于是,就主动对年轻人说:”这位相公,这是吾子曾子城。请问相公尊姓大名?“
来人一看中年长者相问,赶紧回话:“快别这么说,不敢称尊,敝姓朱,名蓂,字尧阶。年方二十有三,来自湘乡县杏子铺朱家大塘。”
曾麟书一听大喜,忙说:“相公也是来自湘乡?我等父子也是湘乡县人,不知可否知悉荷叶塘都?”一听说是同县儒生,顿觉亲近不少。在一旁的曾子城眼睛也一下子闪亮起来,正想开口出声时,又听对方说:“想必这位就是子城贤弟了,那我即以阿叔称足下如何?”
“甚好,甚好!”曾麟书连忙接着说。正想再次引见二位年轻人,却见对方已将双手伸出,握了子城之手,气氛一下融洽起来。双方说明心思,一拍即合。于是,父亲留在店内看管行李物品,二位年轻人相约上街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