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情与辞》,朱光潜
少年时,似乎很是推崇辞溢乎情的,看到那些结构精巧,辞藻华丽的文字,总觉得里面藏着风花雪月,那时的我,很少去探究写文之人到底想要通过这些文字去表达什么,那时的我,青嫩的有些可笑的。
不过到了现在,我仍旧会在看到繁丽的文字时,觉得他们很美很漂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经历,也许自己感受不到其中内涵,不代表其他人感受不到,而且真的就像星辰,流水,鸟鸣,花开这些自然的美丽,是不一定要去感受其内涵的,只看着,就让人心里欢愉。
不过随着长大,我却对各种风格的文字多了包容,不会再天真的以为只有这种堆砌词藻的文字才是最好的,虽说有其美,但我反而更欣赏那些用平实语言勾勒出作者志趣性情所思所想的文章,也就是情尽乎词的文章,至于情溢乎辞,我觉得不太好,有些过犹不及,甚至带上了几分虚假的味道。
我对情溢乎辞的理解有两种,一种便是作者所说,一个人心里只有七八分感受,却在笔下写出了十分,这算什么呢,总觉得带着几分自我欺骗,自我感动,当然还有一种理解是,笔力不逮,只有七八分水平,却能把心里十分的感情全部都抒发出来,这种情溢乎辞我觉得是很好的,关于这个,我不想多谈,因为我认为这两种都是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尤其是后者。
能够用文章忠实记录下自己情感这已经是极好了。
文章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用来表达感情传递观点的,即便你造词遣句再厉害,排比比兴各种修辞运用的再纯属,没有表达出你要表达的,也只能远远观望,就如登山望月,美则美矣,却难触手可及。
考研时候学政治,马克思说过的话很有道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这句话比较有道理,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放在一起谈论才能更好的把握理解一篇文章。
文章的内容,或者说思想,犹如地基梁柱,起稳定支撑作用,如果地基没打牢,便“蹭蹭”急切的往上盖,保不准一跺脚房子便被震倒了,如果没有梁柱,就像没有骨骼,保不准一阵风房子便被吹倒了。
而形式不好,盖的可能就是茅屋漏屋,虽能住人,但第一眼看上去却觉得甚是丑陋,也会令一些人望而却步,即便他知道这房子很牢靠,很安全。
所以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思想,搭配一定的形式,这样才能盖出精巧楼阁,令人流连忘返。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跑题了,好吧,就这样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鹿鸣小馆,用力生活,一起读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