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人们日出而食,聚落而居,逐渐开始产生图腾崇拜,龙成为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
龙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从古至今,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对每一位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不仅是一种符号、一种思绪,更是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我们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是崛起、腾飞的"中国龙",这常常令中国人倍感自豪与骄傲。
“龙的传人”,四个字压缩成为了三个字,“龙"字采用象形文字,"传”字右边又增加一个人。“传人”两个字,由两个人手拉着手,背靠着背,紧密联系在一起,寓意着炎黄子孙团结一心。
小知识:
甲骨文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生育、出门,一切事物大小活动,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所以,通过甲骨文的记载内容,可以了解殷商时期人的生活情形和历史发展的状况。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