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尘间红叶
一个人的写作之路,漫长而寂寞。常常写着写着,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失去信心。如同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走着走着,因为看不见未来和星光,而停滞不前,犹豫放弃。
带着一颗不甘寂寞和求知的心,我参加了写手圈的30天微写作训练营。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直到日更八天后的迷茫,确实感到了那么一点失望。期待中的老师一对一指导和文章的修改,没有。只有一群陌生人默默写着。
看到其中三位同学,未曾开始,一篇文章也没有写,直接放弃,不知道是因为失望,还是别的原因。我不是没想过放弃,不是写不下去,而是怀疑这样写下去的意义。因为是一个群体,写文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兼顾每一个人,只是从最基础的一段景物,人物,对话等等描写开始练习。
一群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队友,可以激发你的激情和斗志。反之,会令你觉得索然无味。幸而,我在群里结识了几个默默相互打气的文友,如果不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也许我真的坚持不下去。
令我心态发生变化的是,十二老师的写作分享课,我整理后做了总结。她令我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文章,思考了许多。我是为了什么要写作,写作给我带来了什么?
写作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它需要不断学习输入,才能不断保持输出。它不如其他事业那样的光鲜亮丽,受人追捧,引人注目。而我们谁也不是一座孤岛,同样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只是读过的书和写出来的文,是和吃过的饭,跑过的步一样,不能马上令你力大无比,一鸣惊人,但它会在你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给你力量和勇气。教会你在平淡生活中,守护那么一点幸福的微光,足以令我们心怀感动与感恩。
我试着抛弃为了写作而写作,也远离老师给出的条条框框,只写自己内心想要写的东西。别人300~500字,我1000~3000字,每个片段练习,我都做为一个短篇,一个完整的故事去叙述去完成。
今天的文一结束,又接着写明天的。草稿箱里,有时候会一下子躺着五六个不同题目。有灵感,有想法,马上录入。有时几个字,有时一段文,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积极,有压力也有了动力,不再纠结每天写什么,该怎么写,而是先写出来,写下去,写完了它。
接着一连听了几个老师的微课,还没有静下心来做总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顾一宸老师的,他对于文章题目和内容的分析,我认同也佩服,但自己写起来,有时候却不能按他的方法做。因为,我写不了鸡汤,写不了新媒体,也写不出爆文。这不是我能驾驭和擅长的。
我也试着写过,结果惨不忍睹,四不像。自己看着就难受,删除了。不浪费自己和读者的宝贵时间,还是按着自己的风格继续吧,自己舒服是写作中的最大快乐。
30天微写作,日更32天,写了60000字,其中两篇被简书推首,一篇主编推荐,一篇微博展播。关注和点赞是以前的一倍,确实持续的写作,给了我练习和曝光的机会。如果一直这样不断写下去,积累的各方面数量是可观的。
但我是不是,能够一直这样不间断地写下去呢?32天以后,我觉得脑袋空空的。一方面不想耽误工作,另一方面不停地输出,我几乎没有时间好好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甚至听一首喜欢的歌。
我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好了,一根弦绷得太紧了,需要放松,需要给自己加点营养,填充新鲜的内容,换一种心情,缓一缓才能再次开始。否则,只能是一次次的数量累积,一次次重复自己。
我没有再坚持日更,也没有继续参加训练营。我需要调整自己的步伐,即使知道日更对于写作练习,关注和点赞数量的增长是有益的,但我也要暂时停下来。如同我明白,每一位老师分享的写作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但我也不能一一效仿,因为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我们做不到面面俱到。
每个人的写作道路,各不相同,只有勤奋和努力是相通的。其他的方法论,我觉得不必盲目跟从,可以去学习,去借鉴,但没必要招招必学,样样都会,把自己搞得七拼八凑,像这个像那个,唯独不是自己。
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有一层光芒。聚在一起,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我们不必感叹它的凶猛艳丽,因为你不要忘记,散开了以后,你也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
end
我是尘间红叶,坚持将美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