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十二钗”中最难懂的女子是谁,估计你会说是薛宝钗,她善于伪装,藏奸守绌,而且非常理性,她的做人原则是“事不关已莫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样的女人实然太理性了,成熟得让人痛惜。在整部红楼中,这个女孩子让人有雾里看花,似懂非懂的感觉。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在目下之中国,我们读《红楼梦》最难懂的应该不会是宝钗,而是黛玉。
因为,现代社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性离自然的天性越来越远,在一个功利的社会中,人越来越虚伪,越来越伪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道貌岸然,却是满腹的奸诈。这已不是奇怪的事了,因此,当前社会中,女孩子更多的是薜宝钗那样的滿腹心机的女孩,而像林黛玉那样的任着性子活的女孩已无立足之地了,所以,我接触的男女青年们,他们能原谅宝钗的伪装虚假甚至奸诈,但不理解黛玉的任性,率直和敏感。
宝钗更符合现代人的理念,所以人们可以理解宝钗,而黛玉却是走不上现代舞台的仙女,无法理解,被人冷落。我相信,你假如让现在的男孩子去选择女朋友,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宝钗,而非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啊,林黛玉只合天上,而不适合人间!
但是,黛玉却是宝玉的最爱,是否宝玉是傻瓜,爱上了一个冷僻孤傲的女孩?不是,林黛玉同样是曹雪芹的最爱,是他化足了心血塑造的一个值得一个男人用一生去呵护去爱恋的女子,这不在黛玉有多么漂亮,这个弱不禁风,有点像病西施的女孩,她有让男人倾心的力量,这是因为她有高贵的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读完红楼,我不敢去评说林黛玉这个女孩,因为在整部作品中,作者从未正面描绘过黛玉是怎样一个女孩。黛玉初进大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这是众人眼里的林黛玉。而贾宝玉眼里却另有一番风味: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这是《红楼梦》里对黛玉的最全面的人物面貌特写。
这里没有特别的表明黛玉有多美,有多么的女性魅力。她只是一个病西施一样的柔柔的女子。
因此,我们要知道黛玉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孩,她有何能何德能让贾宝玉这样一个天然花心的男生始终如一地,坚定不移地喜欢她,爱她呢,在表面上或许不好理解,欲知其中原因必得解剖黛玉这个女孩子,窥视她内心深处的隐秘。
这个病态的,冷僻的,尖酸的,敏感的,自卑的女孩,她有什么独特的内心世界呢,曹雪芹先生是告诉了我们,不过不是直接的描述,而是通过她的诗来告诉我们,林黛玉的诗最多,也最优秀。诗言志,黛玉是一生心血凝成字,通过这些诗她倾诉了她的愁,她的爱,还有她难于让人理解的人生志向。所以,要理解这个性情孤僻的女子,我们必须要仔细地去读她的诗。
黛玉最主要的诗有《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问菊》《菊梦》《题帕三首》等等,每一首都是情真意切,发自肺腑之言,动乎心田之音,让人回肠荡气,泪湿衣襟。我喜欢黛玉的每一首诗,领略她的情怀,理解她的愁苦,这个远离故土,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女孩,我知道她有多么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她像一只刺猬一样地保护着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点极其敏感的尊严,不容别人来践踏。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的葬花吟是花的的赞叹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吟留。
而我认为,最能体现黛玉心志的不是上面这些诗,她的《五美吟》才是最集中,最深刻的内心世界的表白,要理解林黛玉的思想行为最好就是去分析解剖这五首小诗。
这五首诗是七言绝句,是咏人物诗。它们分别是:
五美吟,《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所叙述的文字,是指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后被宝玉翻见,将其题为《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 头白西边上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王昭君)
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 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 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缘, 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 拂 长剑雄谈态自殊, 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馀气杨公幕, 岂得羁縻女丈夫?
这五首诗咏的是五个在历史传说中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五个女子。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每个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而且对这五个女子历史上引起了许多人的评论,着眼不同,各有观点。而林黛玉却通过对这五个美女的吟咏,表达了自己对她们的各自生命模式的评判,她吟咏的是五美女,而真正表达的是自己的不同凡人的心志。
《五美吟》中,每一首诗都是两种生命状态的相互对比。
西施的昙花一现的生命和平凡地浣纱溪涧白头到老的东施的对比;虞姬的饮剑军帐和黥布,彭越苟且偷生,自取其辱的对比;明妃的出嫁匈奴和贿赂画师取得宠信的对比;绿珠的生与死的取舍;还有红拂的去与留的选择。五个生命五种状态,每一种生命状态的选择却决定了一个人的结局的完全不同。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会有多种生命状态,有时在关键处需要我们去艰难地选择,是取是舍,是进是退,是生是死。"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这样的取舍简单明了,然而面对"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这样的生死决断时能够毅然赴死,舍生取义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黛玉在这里是有明确的个人观点的,在违背个人意愿,轰轰烈烈,似浪花一现的生命与按平凡恬淡,自然一生之间她的倾向是后者;而在舍身殉情与苟且偷生之间她同情前者鄙薄后者。同样,她赞叹明妃的任性,不屈服于权贵,不向现实低头,宁愿以绝艳之身慷慨嫁匈奴也不屈尊求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绿珠的纵身一跳显示的是她生命的光华,尽管石崇不是她最值得殉情的男人,但还是义无反顾!红拂女的选择更值得称赞,一个慧眼识英雄,而且敢于冲破束缚,敢作敢为的女人是多么的了不起,她的生命的光芒在这一瞬间的选择中达到了智慧的极点,为她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黛玉的人生是面临着选择的,而且可能是非常艰难的选择。她爱宝玉,尽管她已十分明白宝玉对她的爱情,但是她的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处境,她的傲骨不群的性格以及那多病多愁之身却阻碍着她的爱情梦想。因此黛玉的性格表现是极度自尊和自卑而敏感的纠结。自尊和自卑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只有自卑敏感的心灵才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极度自尊。所以黛玉的内在性格与外表性格是一对矛盾体。她是个善良,多情,温柔的女孩,却要让自己浑身长满刺,她需要这些刺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要正确地认识林黛玉就应该要探寻她的内心世界。
贾宝玉是一个细腻到了极点的男人,正因为他的细致才发现了林黛玉精神世界里的闪光点,他喜欢她,爱护她的正是这些光芒。
《五美吟》是宝玉看见了的,他高度称赞这些诗,同时也应该更明白了黛玉与众不同的生命观念。他更怜爱她,更觉有责任去保护她。
透过这几首小诗,我们也痛心地发现了林黛玉的人生走向毁灭的轨迹。因为这里一边是黛玉无法成为宝玉夫人的残酷现实,另一边却是黛玉宁为玉碎的坚定决心。中国人最崇尚的一句警语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儒家思想的精华是圆滑,游刃有佘。严酷的封建礼教摆在面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黛玉是个聪明的女孩,她读过《西厢记》懂得杜丽娘。她更懂得贾府嫁娶的原则,她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婚姻理想实现的渺茫,以及这种爱情的危险。但是她却义无反顾,任凭这种感情的疯涨,这是因为她有瓦砾明珠一例抛的准备,她是在强权林立的封建社会里玩个性!因此她的悲剧的命运是必然的。黛玉是一个距今三百多年的人物形象,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能感触到她强烈的叛逆个性的冲击。
人们总喜欢把宝钗和黛玉放在一个平台上比较,宝钗是理性的,物质的,肉感的,而黛玉却是个性的,精神的,骨感的。在中国的主流意识中,宝钗是完美的,可以称赞的,可以接受的;而黛玉却是病态的,离经叛道的,被世人鄙薄的。
而我认为,一个不能容纳黛玉一样的女性的社会是可耻的社会,一个接受不了黛玉一般的女子的男人是可悲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全部是理性的,物质的,肉感的,那么这将是一个固步自封的社会,一个恶俗的人间。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不是理性,物欲横流中人们向往的更多是精神的享受。人是有个性的,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宝钗而厌弃黛玉,一个物质的,理性的男人和同样物质的理性的女人在一起,即使他们子孙满堂,金玉满屋,虽说是举眉齐案,然终难平!
我们有足够的空间既可容纳宝钗的理性,物质,肉惑,也能容纳黛玉的个性,精神和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