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会知音

我们十点钟在地铁黄金口站聚集,和此次笔会组织者肖豪会合。刚出B站口,肖豪就打电话联系我,众人相见,遂相互介绍认识。平常东湖文友只在网上熟悉,今日得见真容更显亲切。我们与肖豪及其老师孙宏萍,还有汉川老游湖版主一起出站,刚好网络文学首版水晶苑也到了,大家稍谈片刻,坐车先瞻观钟子期墓。

俄顷,到了钟子期墓,眼前的陵墓变成被人瞻仰、游览的公园。穿过宽敞的停车场,靠花坛右侧有台式底座石碣碑,其上刻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钟子期墓,下镌湖北省人民政府,二O O 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公布,武汉市人民政府立。

往前走,便是两层楼高的牌楼,门楣正中从右至左金色“高山流水”四字似行草体,由汉阳李必达书写,而背面从右至左楚篆书“知音源”三字由书法家孔可立题写。正背面题字古朴灵秀,相得益彰,但着色金黄,色淡反光又繁笔古体,易被人忽视且看不清。

牌楼设计颇有特色,两边柱体像琴几支撑柱,门楣似拉长的琴几,上端竖立变形琴体,左右分两端,中有五弦连接,初看似凤雉雄据两边,翘尾欲翔,以弦音相连,喻心曲相通,蕴含阴阳既济,凤凰合瑟,天人合一。整体设计构思巧妙,符合楚艺术抽象变形,夸张,富于浪漫想象力的特征。

肖豪,圆润的脸,受此地山水滋养,书生气浓,年纪轻轻组织笔会,费心筹划,令人钦佩。他在牌楼前略述知音的传说,源流及钟子期的身份探讨,有种说法,言钟子期非樵夫,本是楚宫乐官,因楚怀王庞信佞臣,辞官隐于乡野,故遇伯牙能晓其音。他侃侃而谈,余音响彻,陵园静谧,两旁茂树红绿相映。据载钟子期,名徽,字期,子是尊称。徽字有系琴弦的绳之义,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这位隐贤连名字都与琴文化有关,据说其父原是楚乐官,后避罪隐居也许是真的。钟(编钟)是群乐之首,钟仪、钟建同为楚国司乐官,应该都是以钟为氏,世代为乐官,音乐世家。钟子期是否担任过楚乐尹?史料上没有记载。但从他精深的音乐素养来看,或许是一位归隐田园的乐尹。另据《吕氏春秋·精通篇》高诱注云:“钟,姓也。子,通称。期,名也。楚人钟仪之族(钟仪,楚司乐官)。”在盛行世官世职的先秦时代,作为乐官后人的钟子期,很可能承袭过世职,后又归隐知音故里。众人颌首称道,知音文化源远流长,此地知音故里名符其实。

这是一个绿意葱笼的陵园,依山而建,一条笔直的青黄石板大道,穿过“高山流水”的牌楼直通陵墓,墨绿松柏围绕着钟子期墓,墓冢为圆形,坟头隆起,环以石垣。

我们走在青石道上,边走边聊,畅谈无碍。石板道前方中央有三长条青黑砖间隔排列,中间上部横有长方形四块青白砖,远望像似参差的黑白琴键,中西乐合壁,意境高远,设计者匠心独运,人行其上而不觉,似人之心曲与音乐相通。青石板从牌楼伸至墓阶下鼎处,地面长方青黑砖间隔排列,整个像一尾琴端,小道众多粉黄白石板被长条青灰石板隔开,那四行长条青石板像似琴弦分割正中粉黄白石板,刚好分成五长条对应五弦,整个纵深长道远看似琴面。此道和白石板路的横着另一抽象琴的牌楼,一纵一横,设计巧妙,知音文化暗合于自然景观,细品才惊叹设计构思精巧。

我想起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行走在“琴键”或“琴弦”上,人成了音乐一部分,若观人生之旅,举凡悲欣百味未尝不是浓缩的乐曲。

墓下阶铜鼎的附耳两面饰回纹,鼎中部有虎兽纹左右两个,被正反相连的两兽纹围绕,鼎下置有缩小比例的石案几,几面下纹有传统吉祥图案,放在兽头脚撑的长方石榻板上。不知谁祭了带枝叶的青桔,插在鼎土内,有几片叶子掉在地面上。那青桔来时路上由孙老师分给大家吃过,本地风味,皮薄味甜少籽,吃后口余清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荆楚故地自古物产富饶,受地理因素影响,南方音调柔和优美,楚乐想象丰富,浪漫绮丽,兼收南北,宫庭民间多音乐舞蹈人才,只有这样的土壤才长出如此甘美的桔子和养育出灵秀的知音隐贤。

众人拾阶而上,瞻仰钟子期墓,其墓远看像镶青红边的圆顶帽子,近看像蒙古包,圆形冢隆起长满青黄草,冢沿砌种有小灌木红叶石楠和翠绿小叶女贞,我本不识树名,是随行文友纪稷告诉我的。墓后一丛竹子,间以雪松,柳树和樟树,错落有致,翠绿如屏,恰似抒写绿的律动。树丛后郊野苍翠,远处山脉连绵,大自然暗通款曲,上有苍天,下涵厚土,有芳草嘉木相伴,虫鸣鸟啼,林间风声,潇潇竹雨相知,年年岁岁祭以绿意天籁,又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寻知音,钟子期不缺知音矣!

钟子期墓坐落在蔡甸马鞍山南麓凤凰咀上,面朝后官湖(南湖),背靠马鞍山,依山傍水,静穆之地,听山水之音,天地万物蔚为辞章,斯人应不觉寂寞矣。

大家围着陵墓走了一圈,在如燃绿火的松树下,继续攀谈知音文化和其它话题。八九棵锥体松树围着红绿女贞叶的墓冢,清风徐来,恍惚若见松树枝叶似指尖颤动,弦音若隐若现,再看,松如绿笋从地面长出,呈手指状,褪去翠色,竟然隔空捻风奏曲。此是伯牙音魂穿越千古给钟徽奏的无声之乐?那声乐似说,子期,我来看你了,你还好吗?只见墓后竹林瑟瑟颤抖,柳条轻拂浣绿纱,雪松枝叶摇曳像无数双手,抚摸,探寻,无语。

众文友和老师平日都在网上熟络,今日相见畅谈依旧,文坛轶事,当地风土人情,沿革变化,似有说不完的话题。肖豪说此处合古风水,这块陵园和远处山脉地形若凤凰展翅,此墓正好在马鞍山脚凤嘴头上,老游湖说真是风水宝地,愿闻其详。肖豪是知音故里蔡甸人,热爱乡土,客串导游说,马鞍山北麓有钟子期故居,附近曾有18棵参天古柏。离钟家不远的铁铺街口,清代曾立有一座牌坊,正面刻“古集贤村”、背面刻“高山流水”。钟子期故居——马鞍山——钟子期周围景观连串的整个地势地貌,像展翅欲飞的凤凰。钟子期墓所在为凤凰头,其两侧有对称的水塘为凤凰眼睛,再往外延伸向南突出地,分别有两对称的三角梯形高地为凤凰翅膀。

他又说高山,流水是两个曲目,古曲已失传,后人的《高山流水》均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传说,有多种谱本。分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虽抒伯牙山水意境,但风格完全不同。据传伯牙琴乃瑶琴,伏羲氏造,琴材取自梧桐,选材时,把梧桐木料斫去首尾,只取中间一段,此段中庸和谐,轻重相兼。又说梧桐上栖过凤凰,琴匠才取来做琴,可见极为珍贵。听他娓娓道来,如听说书,真不愧为半知书生。

我们沿环陵墓路的翠绿树丛走向西前方的知音亭。墓碑与知音亭坐北朝南,合一而建,青石墓碑与山水互映,碑文镌刻秀美,驻足墓前,伯牙子期知音故事若浮现眼前。

其亭飞檐,翘若鹤翔,青瓦朱柱,青红亭阁嵌于青山绿水间。其青石砖亭基底,径约10米,青灰歇山式飞檐亭顶,立于4根圆柱上,红柱青灰瓦鲜明对比,既耳目一新,又体现了楚艺术尚赤,色彩瑰丽的特征。亭檐上正脊两端鸱鱼,俯仰对峙,垂脊,戗脊上则用祥瑞兽头,这些兽头顺着脊面向外望去,故名望兽。两对瑞兽头分别观山望水,若子期有魂,凝聚瑞兽,望断山水,是望故乡集贤村(今钟家台)吗?在南边远眺马鞍山南麓,也许他会思绪万千,那里的鸟语山音,想再听一遍,那里的荆树灌丛,他曾砍柴卖钱薄资赡养双亲。在北边望南湖,遥想江边伯牙鼓琴相知处,想念远方的伯牙及邂逅江边,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的美好时光。

古朴瓦当上下相扣,瓦饰兽绞纹沟头滴水重复延续,簇拥在亭檐四周,似有复沓章法,乐曲中重复强调的音律美。

亭中央矗立着青石碑,中部镌刻有“楚隐贤钟子期之墓”,楚体古篆书,左侧隶书:汉阳县人民政府立,篆隶相较有对比之美。背面为重修碑记,碑文由学者张舜徽撰写(碑文附文后),文辞殷切,行文缜密谨严,书法家王遐举先生所写隶书,笔道遒劲,字体凝炼,又不失典雅隽秀。其字亦静亦动,寓歧于平,若蚕头燕尾,出锋带挑,点画顾盼灵动。以弧为直,内蕴力度。排列均衡,意趣天然,变化丰繁,各尽其妙,不失为书界精萃。

再来观张舜徽所撰碑文,其文中“二人遗迹,至今犹存,方献足证,何可诬也。”从地方遗迹,古地名遗留,方志文献的角度来论证知音传说不假。“论者或谓,古之言善相马者必曰伯乐,言善知音者必称钟期,皆不得志者之所虚构,以记世无知己抑郁不中之意,多属寓言,未必果有其人。”从俗论者角度去列举其观点,以便引出下文逐一驳辨。是知彼,引用,再以己之观点驳之。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另种说法。

“余则以为不然也。二人生于周末,去今已二千数百年,行事无多,宣若可疑,然而鼓琴知音,见载于故书雅记,秦汉以为儒者多引用其事。盖其初惟有传说,后乃笔之于书耳。大抵十口相传皆有依据,推之唐虞二代之事,悉由传说而后登诸方策者也,岂得概谓为不足信乎!”此是从史学经验推论,上古传说并非无稽之谈,唐虞上古之事,先是传说,后人多录入国史正册。从上古传说悉登入国策史书来推论知音传说也许是口耳相传的真事。所以有下文“盖其初惟有传说,后乃笔之于书耳。”凡传说最初先是真人真事,口耳相传,后来才以笔录入书中。这也是史学治学经验之谈,有点口述史的意思。是从学理上讲,来论证知音传说的真实存在。

“夫人才智高下不齐,或得志或不得志,而傲岸之士自视弥高,偶值沮滞,辄叹世无知己,自以为怀才不遇也,若夫笃志潜修者,惟储学积才以待用,奚必汲汲以求人知己哉!”此乃绝妙知己论,知音文化中又一阐释,史家妙笔也。求知音,首先要返求诸己,所谓知己,乃知己之长短,有长处,继续发挥,恒毅进取,有短处,弥补之,这样何愁无知音,而非一味求人知己。自立,自强,自胜,别人自会知你,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这其中要经过多少艰辛的努力啊!

上文中世俗之人诬知音传说是不得志者虚构,未必真有其人。张舜徽接着辩驳,“如必假托伯牙钟期之事,以喻已不抑郁之申,古之人何不惮烦而为此,吾以是知俗论之不足信也。”如真是虚构其人其事,为何古人不厌烦这虚假传说,而偏偏屡次提及,从此处看出,俗论不可信!其推论严谨,上下文有理有据,使悖缪言论不攻自破,观者自信之。张舜徽所撰碑文,学者本色,大家风范,论证谨严,理皆有据,也是理解知音文化的绝佳文本。

随行傅炯业老师雅好,细瞻碑文,孙老师也站在一旁细看,后来傅老拿起手机拍照留影,孙老师绕到碑的后面观看。文人访古,斯是碑文,意蕴情深,只有深入了解才能与古人交心,至相知,达知音之境,而这一切都在静观默察中进行。

据书载旧有清未残碑现藏于蔡甸区博物馆,隐约可见“楚隐故园古集贤,高山流水意超然。子期已逝誉千载,再度临风再抚弦。光绪十五年□□汉阳知府华□□”等字样。

以前墓冢至亭间是没有墓道的,如今修了长14米、宽1.5米的青石小道。于是墓冢与知音碑亭连结成为一个整体的文物景观,形式古朴,气度恢宏,与马鞍山南北天然地貌的景观浑然融合,乃荆楚文化知音文化核心区。

知音亭阶下另置一龙凤呈祥纹的石鼎于窄小石板上,鼎中土里插了一断枝的几片桔叶。夹道种有锥形松,两边都有,走出去,直通往正门牌楼侧边,真是曲径通幽。那两边的松丛中有左右两棵树朝对方倾斜着长,远望像两书生倾身行礼,与知音之交暗合,也多了些自然生趣。

亭子侧边有左右两处竹林,文友纪稷告诉我是毛竹,笋尖有多大,竹子就长多粗,在两竹丛间有一草坡,坡下有一绿水塘,这就是地处凤眼上的一侧水塘,另一边应该有一个。呵,这隐蔽的地方被我们发现了。此情形,是这塘知我,我也知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不知,妙哉!

美哉妙矣,子期,我知你与此塘依依相伴,曾观重重翠荷野趣,夜听蛙鸣,蛐蛐声解闷。逢阴天蜻蜓低飞,传细雨讯息,偶落荷尖,点水,荡漾涟漪,悦你孤寂心音。惜此塘,处幽篁终不见天,为竹林翠树所蔽,又值秋仲,满塘苍绿漂萍,怎不见愁?若子期神游,空余凤眼残塘,不见知心人,岂不愁闷,哪堪什么幽美胜景,什么风水宝地,只是知音少。子期啊,我与文友乃楚后裔,今于故里寻贤迹,与乐魂神会,与自然,树,花,山水对谈,与你对谈,相会相知足矣!

主道墓阶下一鼎,碑亭阶下又一鼎,共有二鼎,这是否合乎古礼呢?古礼所记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据载元士即上士,三鼎一簋。《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从孟书中可见士还分上中下三等,以此推测钟子期的二鼎祭奉待遇处在古代中士与下士官阶之间,属低级官吏,也就是一般无官职的士人待遇,相当于明清的乡绅。他是辨音之才,是有才能的隐士,也是一般士人之一种。

因是隐士无官禄,政府及相关机构给他的定位是合于周礼的,陵园景观设计者应是根据古史考证后定议的,合乎钟的身份和礼仪。钟期既为隐贤不妨梳理士人隐逸文化。隐士,即隐居不仕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那时主流儒家文化认为国无隐士,就没人传播并维护基层的伦理精神和文化,此是肯定了隐士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的传统,看乡绅在明清民间社会起的作用就知道,如今广义的知识分子也在起这种作用,向大众传播新的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伦理精神和文化,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知识分子是文化人,有文要化之,就要知行合一,不光慎独己身,达则“度化”他人和社会。由小知至大知,从知己长短,寻觅知音到传播“文化之音”,应是知音文化外延之义。

参观完钟子期墓,我们坐车来到新农镇集贤村路口,到新农牛肉总店品尝本地特产牛肉面。此面好吃,甜咸汤水,牛肉鲜嫩美味,七八片牛肉堆在面上,取料精致,没有嚼不烂的牛腩。面条宽度适中,配以鲜美汤料,边吃边谈,不亦悦乎。肖豪说楼上还有一层,供食客大快朵颐,三至四层是加工真空包装的新农牛肉面,如有兴趣可捎些回去送亲友。又说江汉平原自古民众有吃牛肉面的传统,要不然新农牛肉也不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附近人对耕牛有感情,舍不得杀牛,就在襄阳办了肉牛养殖基地,保证货源和统一保障肉的品质。以前店门口的路是汉沙公路,是武汉通往沙市的必经要道,现在武汉发展日新月异,蔡甸地区也有了很大变化,去往沙市的路有很多条,这里反而僻静下来。其实店内有多种口味供选择,不只甜咸一种,还有咸辣等多种口味,不光有牛肉面,还新推出牛肉火锅等相关产品。我们谈论企业要知大众消费的“音”,才能搏浪市场,政府要知民众的心声,才能更好地服务管理民生,这也是知音文化内涵的承继和外延吧!

今次文友老师们相聚于知音故里,缘于网上的相知相识,一切都要归于一个缘字。是文字结的缘,缘缘相生,才有今日雅集。如若我从未喜欢文学,未曾动笔写下一个字,怎会结交许多文友和跋涉文山字海呢?幸遇东湖社区网络版主,文友鼓励,指教,浅笔生花,笔下渐有生气。网上诸多师友,有的诲教不倦,有的是一字之师,更多的是建议和评点,他们都是我文学上的“知音”。

回想二十多岁读工艺美术自修大专时,极想结交文友,只是圈子狭小,知音难觅,身边想找几个谈文学的人都没有,只有羡慕会写作的人。我想不到日后会走上写作之路,要不是侄子介绍东湖社区,或许至今还在QQ空间上零散发些诗文自娱,不成气候。此次笔会众多文友作家,相聚于后官湖秀美湿地,实是青年时代的我不敢想象,竟会邂逅如此多的文学朋友。说到底,知音文化也是朋友间相知,相识,相惜的情谊文化,我相信笔耕之路,有师友同行,路会更长。

附录:参加后官湖湿地公园笔会的人员,共计:十一人。他们分别为:傅炯业,水晶苑,吴梓谷,老游胡,李爱林,半知书生,朴二雄,孙宏萍,郑非,纪稷,王学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时候,真的 其实只是寂寞而已 只是偶尔会希望自己可以想起一个人 像是夜风中的一盏路灯 可以倾诉 或者是街头一只走...
    嘻嘻哈呀阅读 171评论 1 0
  • 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希望每天都充实自在,希望自己一直都我自己!
    傻逗逗阅读 176评论 0 0
  •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身负爆满的负能量,而平时却常态嬉笑。我有时候真的很想很想不去管那么多,不去想那么多,可我的思...
    披风姑娘啊阅读 1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