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五楼总裁办的巨大落地窗前,正好可以居高临下的看见那一片柳树。眼瞅着那一幔随风拂动的柳枝,李英杰的心情着实非常沉重。这也是昨天晚上李总明确表示由他接任公司总裁,他却没有明确表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他之所以争取早日回国,很大程度上是为解开那个所谓的心结。否则,他是绝对不会轻易的答应父亲去接手公司总裁一职的。
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曾经有机会在图书馆看到过一篇论述环保理念的文章,文章内容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说中国当前的环境保护理念很好。 “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 如果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将是中国对未来世界的最大贡献。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中国早期为促进经济发展而上马的部分高污染化工项目。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陆续关停了一批高风险项目。仍有部分潜在污染化工项目因其产品在国外市场十分走俏,有着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而得以保留。为何那些发达的国家自己不投资生产偏要花高价进口中国的产品呢?难道人家不知道实体加工制造业项目在社会生态链条式带动中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恐怕,单单就增加劳动就业这一项功能就足以吸引他们果断的作出决策了吧?可是,没有。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与那些潜在的污染结果相比,眼下所谓的一切既得利益都不足以填补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亏空。通过官方公布的数据,李英杰发现,自己家里生产的那种产品主要的销路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接着,他又通过导师的引荐拜访了学校里的化学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的专家教授,得到的信息让他吃惊。他们家里生产的产品竟然是英国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污染问题。据说,英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该类产品的生产线,一度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迫使国家狠心的关停了国内所有的生产设备。据说,虽然近几年改进了生产工艺,该项目仍具有较强的潜在污染能力。
“如果长期积累的话,十年生产所造成的潜在污染,大约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去弥补,即便如此,还是在每一年都付出巨大治理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效果……”专家教授最后的结论让李英杰感到震惊。
他低头算了一下,自己家里的公司少说也有十四五年的时间了,如果按照专家的说法推定,岂不是说至少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还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损失吗?当即,李英杰决定,假如真的如此,自己一定要及早回国劝阻父亲早日关停家里的企业,哪怕付出沉痛的经济代价也在所不惜。虽然说,作为家里的独子,自己将来会继承家里面包括这个公司在内的一切。但是,如果要面临如此大的社会风险,所有的这些自己都宁可不要。
正想着自己该如何去跟自己的父亲商量,总裁办的门儿开了,李总笑容可掬的迈步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