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牛人进化营成长记录】回首间方觉成长

过年就是过坎,一过年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过完年后,我仍惯性的处于松懈状态。每周的演讲比赛不参加了,拿回家的书也没有看,整个人情绪低落。

一恍惚,一年的四分之一没有了!幸亏我在一季度的最后一个月——3月份,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但这种改变我是后知后觉的,几天前我依旧感觉我没有改变。直到小九指导员鼓励我写,我才开始写。写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一、定方向出行动

进入牛人进化营,牢记猫叔的话: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我给自己定的方向是:青少年演讲教练和讲师。

可我之前一直没有培训青少年演讲,只指导成人的。每天的打卡,牢记自己的细分领域,可不付出行动,就是耍流氓,就是做白日梦!怎么办呢?必须付出行动!

于是我向别人申请,能不能当青少年演讲训练营的点评导师?对方同意了。能这么快的同意,是因为我以前担任点评导师。所以说,积累很重要!

经过21天的点评,我指导的一位三年级小朋友获得了演讲总决赛的季军。经过21天的点评,我获得了小朋友的喜欢,他们在群里公开赞美我。这样的成绩让我有了信心,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好!

二、逼自己上台

回想自己成为最快的时候,就是年前每周参加演讲比赛,几乎都获得冠军的那段时间。过年后,整个人就废了。

要当教练,自己能是平庸者吗?不能!于是,逼着自己再次参加比赛。第一次参加,明显感觉生疏了!手势运用不自然,故事讲的有点直白。

怎么办呢?继续参加比赛!第二次,我就获得了周冠军!当获得冠军时,有点找回以前的感觉了。

尤其在上周六自己主持演讲比赛,有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回想起三个月前,自己第一次主持,简直惨不忍睹。目光呆滞、表情尴尬、不会串词、满脸涨红,简直一个尴尬癌晚期患者。参加比赛的学员,看到我的表情,都尴尬了!往事不敢回首啊!

但在上一周,我的第二次主持,就有了质的飞跃。当我说完开场白后,有伙伴上麦,就是我开场太好了,自己都不敢上来了。在后面的过程中,我即兴点评大家的演讲,即兴分享秋叶大叔的分享。最后学员的评价都挺高的。简直太开心了!

三、输出倒逼输入

为了更好的学习演讲,这一个月我也走出去学习。

一是线下学习,飞到杭州去上小师老师的青少年思维导图课。只要看到和青少年演讲有关的课程,我都会去学习,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演讲的框架。

学习了以后,我就把它教给了我的学生。学生的反应很不错。首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因为毕竟是用彩笔画,孩子的创造力这时候还是比较强的,看到孩子们画的,我还挺开心的。其次有助于他们记忆,这次月考成绩出来了,学生的成绩不错。尤其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考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成绩。他们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历史成绩居然可以考那么高。哈哈,但那是真的。

同时,还听了秋叶大叔的私享会。听完后当晚我就在俱乐部的直播间里向大家分享了大叔的分享。通过大树的分享,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要不断的分享,不断的分享,知道的就要分享出去。最终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二是线上学习。报了声音训练营。声音也是演讲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所以要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好听。最终总决赛是第八名,进入前10强。声音修行还要继续。

还报了讲书训练营。讲书和演讲不一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把一本书的真正价值输出,让听到的人对这本书感兴趣,也是需要练习的。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了《高效演讲》这本书,毕竟要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嘛。最后,以比赛的形式呈现结果,我获得了季军。通过这次比赛,让我喜欢上了讲书的感觉。我想继续精进讲书的能力,向更多的人传播价值。

四、牛人进化营常态化

一是看书常态化。每天早晨第1件事就是起来看书,然后根据书中的内容输出一篇打卡文章。对于每日最佳和最牛作品,我也是渴望的。但能否获得,还是要看自己的水平。目前我能抓住的是什么呢?就是全勤和行动力爆棚。所以前面两期,我都拿到了。第3期,我依旧能够拿到。

二是行动常态化。来牛人计划营,不行动就是耍流氓。看前面两本书,我是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去申请青少年训练营的点评老师。当我看到第3本书《说服》的时候,我就把书中的内容用到课堂中。比如让学生写目标,公开承诺,进行PK等。学生的劲头还挺足。

三是群里冒泡常态化。前面两期我在群里处于潜水状态。每天12:00前完成打卡,就完事儿了。但是第3期,我当了班长。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主动了,首先要督促伙伴们打卡、投票。其次,调动一下气氛。比如写碎碎念、读书践行、行家复盘、打油诗等。我喜欢这样积极的自己。

期间有一些伙伴退出了,但是,我坚定的选择待在这里。是因为在这个氛围里,我就能行动起来。因为有一种内心的驱动力。每天要不干点啥吧,总感觉就不能在这个营里呆着,必须逼着自己做点什么。我期待半年后的自己。

回首这一个月,发觉自己居然做了这么多事,我成长了。感谢小九当初的鼓励。成长真的是一个过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认为自己没有明显的飞跃就以为没有成长。只要每天付出行动,成长已经偷偷在进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