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信息
1.1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
产品类型:在线教育(师生作业)
产品介绍:K12领域在线教育平台,作业盒子小学端针对小学一至六年级,通过接管作业场景,作业盒子希望连接老师与学生,记录、生成学生的学习知识图谱。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以及速算、读书会、学霸星球、夏令营等诸多场景领域。学生可在作业盒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边玩边学。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采用闯关+PK的特色功能,PK竞技场实时对战等模式让孩子全面感知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真正爱上学习。
产品定位:闯关作业+社交+商城+会员增值
产品slogan:无
1.2 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iPhone 7plus
系统版本:IOS 11.4.1
App版本:3.9.70
体验人:Sandra
体验时间:2018年8月16日
二、产品介绍
2.1 产品结构图
2.2 目标用户群画像
截至时间至2018年1月至8月。
从城市分布来看,作业盒子App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线城市,其中北京用户密度最大。
从男女分布比例上看,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占比分别为47%和53%,基本均衡;从年龄分布来看,30-39岁的人数占比68%,40-49岁的人数占比27%这两部分是最主要的用户群,20-29岁和50岁以上人群较少占比分别4%和1%。
由以上数据可得出基本的目标用户画像群:目标用户群以居住在北京的30岁以上人群为主。
2.3 主要功能,解决了什么核心需求
1、【班群】解决了老师和学生连接的问题,由老师创建班群号,学生进入班群
2、【作业】解决了学生课后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需求,
3、【活动】解决了小学生做作业枯燥,弥补老师布置作业的空闲时间,同时采用【速算冠军赛】【海洋夏令营】【口语大乱斗】【成语消消乐】等形式吸引小学生边玩边学,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4、【同步练】采用了全国不同教材版本,可任意选择,排除了地域不同引起的教材不同问题;
5、【排行榜】利用了小学生的求胜心理,引导学生多使用作业盒子闯关答题,排名靠前赚取金币;
6、【商城】解决了学生签到、作业得金币,会员级别提升,金币累计,商场购物兑换金币的闭环;
2.4 盈利模式
【会员或增值服务收费】,新用户试用期3天,App内大部分都需开通超级会员使用,超出天数无法使用该App。
2.5 商业模式
B2C,主要针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家长在线付费使用。
2.6 市场上下游
上游:服务提供商
中游:提供老师的机构
下游:小学生和家长
三、产品分析
3.1 版本信息(分析大功能上线版本时间、内容、评论、打分、下载量变化)
1、主要版本迭代
2、下载量
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上线AppStore的时间是2015-04-09,但是由于平台数据原因部分数据缺失,直至2016年7月30日才有数据,之后的日均下载在15K左右,其中有三个峰值分别是2017年3月17日,2017年9月15日,2017年10月27日,下载量分别为5w、6.6w、4.5w。
3、评论
所有版本总评分4.5,正面评价比负面评价高出很多,总体评价偏向于认可边闯关边学习的场景。
四、功能分析
1、同步练数学-PK赛
进入路径:闯关-同步练数学-开始学习-PK赛
功能描述:作业盒子核心使用场景之一PS赛,界面颜色鲜亮尽显童趣,采取竞技场形式吸引孩子注意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教材全网匹配竞
技对手,答题倒计时90s,题目得分按照填空数量均分。
2、同步练数学-基础练习
进入路径:闯关-同步练数学-开始学习-基础练习
功能描述:用户选择基础练习后,系统根据孩子的年级和教材提供练习关卡题目,孩子需根据关卡的顺序逐一闯关,满分为三星星分,闯关前会提醒孩子当前关卡的知识点,答题场景和PS赛答题场景区别在于无90s倒计时,且可选择让系统读题,对时间上没有要求,如未过关则需重新闯关才能解锁下一关卡。
五、规划猜测
1、目前App产品重心以基础练习闯关、PK赛、绘本阅读、点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且多数都采用答题方式评测孩子的学习结果;
2、产品下一步规划如何?如何实现用户增长/盈利增长/用户活跃?
采用aso,asm竞价投放广告位,提升AppStore教育类榜单排名增大曝光量吸引用户,目前盈利全部依赖付费用户,目前线上形势丰富多样,可线下同步运营,比如举办线下沙龙和比赛,特别是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增加用户活跃吸引新用户。线下率先推广至学校、老师,让老师带动学生一起体验作业盒子,作业盒子最初补贴重点也是老师,后期需要维护这些老师让他们能够长期的使用作业盒子布置作业,维系和学生的互动关系。
3、对应的产品行动点是什么?
源源不断丰富多样的闯关和PK赛形式,增加App的趣味性,开始做社区,全国/本校的小学生的深度互动,目前作业盒子的形势丰富多样,内容也足够有吸引力,但是整体来看除了作业形式和闯关答题、点读形式,孩子的输出部分并不充裕,可多让孩子输出比如讲故事,而不仅仅是听,让孩子更深的理解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