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独生子女,不敢倒下!

最近,看到好几篇推文说的是90后双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生活,90后和80后应该是双独的主力军,我想讲一下我身边同龄的70后“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活点滴。


种子,隆冬,依然随风播散的生命力


70后“单独”男同事的感悟!

我同事男,父母身体尚可,公司总部战略迁移,同事小家与父母家分居两地,高铁三个小时行程。

前段时间,父亲突发心梗,万幸,救治及时,支架介入治疗后转危为安,进行康复疗养治疗。母亲年纪也大了,基础病较多,根本无法全天陪护。

疫情期间,医院有规定:一位患者入院,只能一位家属核酸检测后封闭陪护,如果需要医院护工陪护,家属就不能进入了。那对于轻症生活可以自理的当然可以,但是对于同事父亲这样的情况,只能同事请假。

幸好,同事领导理解他的情况,允许他带着电脑看护父亲,把带薪年假抵消后,如果父亲还没有恢复到起居自理,需要继续看护的话,不纳入请假,直到出院结束。

同事在微信上说,这几天已经把这几年,跟老父亲的话都说了一遍。老父亲笑眯眯地把同事小时候的糗事如数家珍般的唠叨一遍。

看着病床上,老态毕现的老父亲,同事感慨不已,因为从小就属于“上房揭瓦”的淘气包,见到老父亲,就想起举起的皮带,那儿时阴影,余威犹在。怎么,父亲一下就老了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能细想,不想细想!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70后“双独”女同事的感悟!

我的这个女同事和她爱人都是独生子女,夫妻恩爱,孩子优秀,对双方父母都很孝顺。夫妻俩和双方父母都在一个城市,开车十五分钟时间。

他们基本算是第一批“只生一个好”的时代楷模!双方父母退休时,公司举办“杰出员工光荣退休的欢送会”时,还邀请女同事的爸爸上台发言了。

她爸爸是当时达到全国第一,某全自动生产线的总设计师。她爱人的妈妈是当地一所高中的班主任。

对,我介绍这么多,大家的担心是对的,双方老人都有祸事发生。

先是男方妈妈罹患抑郁症多年,一直药物控制的还不错。退休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伴因病去世,病情表现越来越不可控,有时候会歇斯底里,有时候会有自虐倾向。

女同事爱人万般无奈下,含泪把妈妈送进当地精神病院,一有休息时间,抛开一切,尽量进院陪护,希望能尽早出院。

就在女同事家里为了孩子奶奶焦头烂额时,女同事爸爸晨练时晕厥,送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多年的糖尿病已经到晚期,出现多项并发症。

其中一项就是糖尿病足,女同事爸爸双脚非常快的速度溃疡,疼痛难忍。休息日早上,同事妈妈去买菜了,爸爸拄着拐从沙发上站起来,一下子滑倒了,幸好是靠着沙发,坐到了地上。

听到动静,吓得正在阳台晾衣服的女同事,赶紧跑进来。偏偏瘦弱的女同事怎么也扶不起来体型偏胖的爸爸,爸爸笑了,女儿实在忍不住,索性靠在爸爸身边坐下,放声大哭起来。爸爸笑着开导着女儿,笑着笑着父女俩抱头哭了起来。

女同事爸爸和她爱人妈妈半年内相继离世。

两个中年夫妻,家庭美满,收入也还不错,不为别的苦恼,只是尽孝,只能是各尽各的孝,谁也帮不上忙。

事隔几年,我们一起说起那一年,他们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对于对方老人离去的内疚,对于孩子正在叛逆期的无暇顾及,对于爱人间无法分担的苦楚,真的,爱莫能助就是我当时最大的感受!


这就是我身边同龄独生子女的缩影,他们都是事业有成,孩子优秀,在某个特定环境下,他们承担了很多多子女数倍的赡养之责。

我记得几位独生子女同事,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倒下,我们倒下,身后只有年幼的孩子,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包袱丢给孩子”!

真实而残酷!

希望社会能尽快完善独生子女的赡养和陪护老人的制度!

希望社会能尽快大力发展我国老年人乐享晚年的产业制度!

祝愿全天下的老人,心随愿遂,幸福安康!


随喜赞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