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如此,要是说一个人具有“迟钝”的特征,不论关系亲疏如何,都会让对方感到恼怒。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早已把“迟钝”当做了负面的词语,是为对事物接受的反应迟缓、大脑对处理问题的不灵活。
可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却对这“迟钝”的反应大为赞叹,通过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否得到爱情女神的眷顾、维持婚姻生活的秘诀,处理环境、生活和职场的能力以及女性的强大和母爱的伟大来阐述“钝感”对我们的影响。
由此可见,“钝感力”的存在可谓范围广大且细微。
在文中有两处地方对“钝感力”的描写十分有趣。一个是“得寸进尺的才能”,是说人在失落的时候要是能够得到他人的鼓励性质的赞扬,不管前提真假如何,都能让对方鼓足劲去努力,最后说不定还能有成功呢。另一个是“为了在职场生存下去”,我们人生的许多时间都是在职场中度过的,工作、同事、领导这些对象的选择未必由着我们,怎么在职场中生存下去就得需要一些“钝感力”的存在了,无视集体中的不快并且去克服才能在职场中笑到最后。
想起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做设计作业常常要被老师训斥和埋落,在这样的课堂气氛里我们常常感觉压抑和无聊。相反在画画课上,我们的那位老师方法就不一样了,我们基础不牢,就算是临摹得七扭八歪,老师也常常鼓励我们,认为我们“不错”。即使我们明白事实实情如何,但是都很愿意去上课。后来和职业是老师的朋友聊起教学的方法,她说,遇到学生有了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去尽力夸奖,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继续努力。我曾经在别的书籍上看到过有关“激励”的方法,这种变相的激励是指一个人受了屈辱然后发奋努力,最后得到成功。不知受到这样“激励”方式的人是否最后都有了不算差的结局呢,如果可以选择也许人人都爱鼓励类的激励方法,毕竟人人都爱听好话呀。
就连在教书育人的地方里也难得遇上这样鼓励性质的激励,就别说在职场上了。比起校园生活,与同事、领导的相处更涉及利益和职权,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生存更为复杂和艰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训练一种在“职场生存下去”的才能。领导的训斥和同事的摩擦在职场中是常有的事情,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可以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率,总体而言还是得拥有“钝感力”。可不是以拖沓和不上心来对付工作,而是把职场中不利于工作进展琐碎小事抛到一边,变成耳聋眼瞎之人,专注于工作才能有更多的心思花在目标上,不受影响一门心思的完成工作。后来我们在学校是怎么做的呢?减少自己的“想要”,增加老师的“改正”。这样一来所有事情都好办多了,在双方的夹持中开始变得平衡,尽管还是会有不少的波动。
人人都想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人人都想遇到一个好的领导。这样的“好”是相对而言的,万事不能尽如愿,只好学着拥有“钝感力”。这一会挨了训,另一会就给忘了。没必要在小事上纠结,把灵活的精力都放在大事上,就像在文中最后提到,“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