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社保政策的核心要点:厘清边界,消除模糊
随着零工经济兴起,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媒体从业者等灵活用工群体规模激增,传统用工模式下的社保管理面临挑战。202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解释二》,并非 “新规” 而是对既有法律的裁判口径统一,其核心要点需企业重点关注:
- “放弃社保” 约定绝对无效,经济补偿义务明确
根据《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社保缴纳本就是企业与员工的法定义务,但此前司法实践中,“员工自愿弃保后主张经济补偿” 的判罚存在分歧。《解释二》第十九条明确:即便双方签订 “弃保协议”,该约定仍属无效;企业未依法缴社保的,员工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 这意味着企业需承担 “补缴社保 + 支付经济补偿” 双重责任,不存在 “员工自愿即可免责” 的空间。
最高人民法院副庭长吴景丽指出,此规则旨在 “倒逼企业依法缴费”:实践中多数 “弃保” 是企业为控制成本施压所致,员工处于弱势地位,统一裁判口径可有效预防纠纷,维护社保统筹制度。
-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据实认定,无模糊空间
企业常因 “合同名称” 误判用工关系,导致社保漏缴风险。根据多位律师解读(北京德和衡徐森、北京市华一秦勇等),判断是否需缴社保的核心,是 “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而非合同名称:
劳动关系:员工工作属企业业务组成部分、需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如考勤、服从安排),即便签 “劳务合同”,仍会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企业必须缴社保(如办公楼白领、名义劳务实则受管理的员工);
劳务关系:双方为平等民事主体,用工偶发松散(如日结零工、一次性设计服务),企业无需缴社保,但需注意: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因 “可自主决定接单时间”,与平台多属劳务关系,无需平台代缴社保,员工需以灵活就业身份自缴。
此外,《解释二》第二条明确 “挂靠经营责任”:若组织 / 个人挂靠企业对外经营,其招用员工的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由被挂靠企业承担 —— 这对建设工程等高频挂靠领域的企业尤为重要,需提前排查挂靠风险。
二、政策对企业的现实影响:成本与风险双重考验
《解释二》的落地,对企业用工管理提出刚性要求,主要影响集中在三方面:
用工成本刚性增加,合规成为必选项
此前未合规缴社保的企业,需面临补缴历史欠费 + 经济补偿的成本压力。以社保缴费比例计算(养老保险单位 16%、医保单位 8%-10%、工伤 0.2%-1.9%、失业 2%),五项社保单位缴费占比约 26.2%-29.9%,若企业此前未缴,补缴成本将直接影响现金流。北京汇讼律师事务所袁泉指出:“成本增加是短期阵痛,但违规将面临更高法律风险,合规是长期必然选择。”法律风险集中爆发,避免 “形式合规” 陷阱
部分企业试图通过 “签劳务合同避社保”,但只要实际用工符合劳动关系特征(如员工受管理、工作属业务核心),仍会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需补缴社保并支付补偿。浙江垦丁(深圳)律师事务所孙莉举例:“曾有企业与家政员工签劳务合同,但要求员工按时到岗、服从派单,最终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承担了高额赔偿。”
此外,劳动争议案件近年呈上升趋势,《解释二》统一裁判口径后,员工维权胜诉率提高,企业若未提前规范,可能面临批量仲裁 / 诉讼,影响企业声誉与经营。
- 灵活用工管理难度升级,需适配新需求
灵活用工(如平台骑手、兼职设计)是企业降本的重要方式,但此类员工社保多需自缴,企业需避免 “过度介入管理” 导致劳动关系认定。对外经贸大学许可教授建议:“企业可引导灵活用工员工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并设计‘U 盘式’社保支持方案(如提供参保指引、报销部分自缴费用),既合规又保障员工权益。”
三、企业合规应对与管理优化:四步走实现风险可控
面对政策要求,企业需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合规”,可按以下四步优化管理:
- 全面排查:梳理用工关系,明确社保责任
第一步需对现有用工进行分类排查:
劳动关系员工:核查社保缴纳情况,确保全员参保,无 “弃保协议”;
劳务关系员工:留存 “自主工作” 证据(如接单记录、服务协议),证明双方无隶属关系;
挂靠合作:排查挂靠项目,与挂靠方签订责任协议,明确员工权益保障义务,避免连带责任。
建议联合人力资源部与法律顾问共同排查,确保无遗漏风险点。
- 灵活用工适配:设计 “合规 + 灵活” 的社保方案
对灵活用工群体,企业可采取三项措施:
提供社保参保指引:帮助员工了解灵活就业参保流程(如缴费基数、办理渠道),降低员工参保门槛;
适度补贴自缴费用:在成本可控范围内,为合规参保的灵活员工提供一定补贴(如每月 200-500 元),提升员工留存率;
采用 “平台 + 个体工商户” 模式:引导高频合作的灵活员工注册个体工商户,以 “业务合作” 替代劳务关系,规避劳动关系认定风险(需确保业务真实,避免虚设个体户)。
- 制度规范:完善内部流程,杜绝 “自愿弃保”
企业需修订内部管理制度:
入职环节:明确告知员工社保缴交义务,不允许签订 “弃保协议”,并留存告知记录(如签字确认书);
薪酬结构:将社保缴费纳入薪酬预算,避免因 “员工要求多拿工资少缴社保” 妥协,可通过 “基本工资 + 社保补贴” 形式,确保社保足额缴纳;
沟通机制:定期向员工解读社保政策(如社保对养老、医疗的保障作用),提升员工参保意愿,减少 “弃保” 需求。
- 风险防控:建立争议预案,联动专业力量
引入法律顾问:定期对人力资源团队进行培训(如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社保争议应对),提前规避操作风险;
预设争议处理流程:若员工提出社保补缴或经济补偿诉求,先由 HR 与法律顾问共同评估,优先协商解决,避免矛盾升级为仲裁 / 诉讼;
关注政策动态:社保政策与司法实践联动调整(如灵活用工社保新政可能后续出台),企业需定期跟踪人社部门、法院发布的案例与解读,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四、长期视角:合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解释二》的落地,本质是社保制度从 “政策主导” 向 “法制主导” 的深化,企业需摒弃 “短期避费” 思维,将社保合规纳入长期战略:
成本层面:将社保缴费视为 “必要人力投资”,而非 “负担”,合规参保可降低员工流失率(员工权益有保障)、减少法律赔偿风险,长期反而降低综合成本;
社会价值层面:依法缴社保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既助力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社保统筹制度,也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质人才;
用工生态层面:随着灵活用工规模扩大,未来可能出现更适配的社保政策(如 “U 盘式” 社保落地),企业提前规范管理,可在政策红利释放时抢占先机。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许剑波所言:“社保合规不是终点,而是企业用工管理升级的起点。找到‘合规与灵活’的平衡点,才能在新用工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