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很热的心理名词,几乎可以说人人知道,然后人人喊打,就好像过街老鼠一样被厌弃。比如:焦虑、抑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精神内耗成了新的过街老鼠。
随便上网一搜,先跳出来三个题目:
“消除精神内耗,开启健康心生活”
“真正毁掉一个人的,是精神内耗”
“拒绝精神内耗!职场人总是想太多”
诚然,我们经常,在很多情况下,会想的很多,会举棋不定,这消耗了我们很多的内在资源,甚至让我们感觉很疲惫,以至于不想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和责任。
现在让我们先内耗一下,想想为什么我们会精神内耗。
比如说一件事我们举棋不定,一会儿觉得我应该勇敢的去做,一会儿又会觉得不行啊,如果我这么做了别人会不会说我不好啊,会不会嘲笑我啊。那好,现在我们不内耗了,就去做了,那么那个结果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或者是我们承受的起的吗?比如很多人在内耗我该不该拒绝老板的加班提议,好,现在不想了,拒绝加班,结果可能失去了工作,也可能被老板在会上点名批评,这个结果是真的想要的吗?这样说绝对不是说我们不该拒绝加班,或者做其它什么决定,而是不盲目的去做决定。
那好了,我不做,我放弃总行了吧,no,我们可以放弃我们面对的每一件事情吗?显然也不能的。
我们和朋友意见不一致,说还是不说,说了朋友可能会不高兴,不说自己有点难受。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要么一直一直委曲求全着,要么在某一时刻爆发出来,都不是理想的关系状态。所以,内耗告诉我们需要思考,帮助我们去尽量寻找一个双方都比较能接受的途径。
再说了,在重力条件下,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可以无限趋近于零,但是一定存在。内耗是一样的过程,只要我们正常的活着,那它就会在,并且在一些时候起到刹车的作用。
所以,内耗是个过程,也是改变的契机,是我们寻找价值认定的过程和契机,也是我们提升心智化能力的过程和契机。
所以,与其说拒绝精神内耗,不如说好好珍惜这个过程。怎么珍惜呢?我认为就是在耗的时候认认真真的耗,做事的时候认认真真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促进心智化能力发展,以更好的应对两难情境。
做的时候认认真真做,这个好理解,就是做的时候就不想那么多了,担心啊、害怕啊先放一边,投入这件事情本身就好,现实会给我们真实的反馈,这就是现实检验。
那怎么叫认认真真的耗呢,其实也一样,需要内耗的时候,专门拿出来一个时间来内耗,还可以准备个小本本,认真的记录内耗的内容,做会怎样,不做会怎样,自己最担心的是什么,如果真的发生了最担心的事情可以做点什么。实在要是想不清楚还可以找个人帮我们内耗,好朋友啊、爸妈啊、爱人啊、心理咨询师啊,要不要建议最好也事先说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建议的,那就告诉他(或者她)这件事我很犹豫,我拿不定主意,现在我希望你给我点时间听我说说,我不需要建议,我只要有人认真的听。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总能找到一两个这样的对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和他们的陪伴,内耗让我们拥有更多可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躺平一会儿,罗马从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