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女孩滴滴打车遇害,为何悲剧再次重演?

01

这两天,朋友圈被“乐清女孩滴滴打车遇害”事件刷爆了。8月24日,浙江乐清20岁女孩赵某13点在虹桥镇搭乘滴滴顺风车。14点左右,赵某向朋友发出“救命”信息后失联。25日凌晨,警方抓获滴滴司机钟某。犯罪嫌疑人钟某交代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

又一个如花美女香消玉殒!又是滴滴顺风车!这不禁让人想起5月份的空姐被害事件。

5月6日凌晨,21岁空姐李某在执行完航班后,在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叫了一辆车赶往市里,结果惨遭司机刘某杀害。

5月份滴滴顺风车出现空姐被害事件,6月份滴滴出台了整改新办法以及新规则。而在8月24日再次出现滴滴司机杀人事件,距离上次整改竟不到百日的时间!

02

空姐被害案件中,凶手刘某是使用了别人的身份证注册顺丰车司机的,并一直使用到凶案发生。而在此次的乐清女孩遇害案件中,通过滴滴平台的申明中,我们也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案发车牌是线下临时伪造的。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滴滴顺风车在司机资质审核上的漏洞。

我们去查一下滴滴顺风车司机注册的流程就可以发现,只需要5 秒钟手机号注册,1分钟填写资料,48小时就可以出审核结果。流程非常简单,只要有车有驾照就行了,跟黑车没什么两样。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坐在驾驶室里的人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但是,顺风车司机却可以看到乘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相貌等个人信息。这两起事件,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根据这些个人信息而有意挑选乘客,然后蓄意犯罪,我们不得而知。而滴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无疑在无形中增加了乘客的危险系数。

03

滴滴在收购了快车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化的平台。上述案件的发生也暴露出了中心化平台的很多问题,如顺风车司机的身份审核,司机可以挑选乘客而乘客不能选择司机等等。如果滴滴打车程序中加入区块链技术,能否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呢?

在区块链上,司机首先需要确认自己的身份。通过验证后,个人的身份在全网中所有节点被确认,相当于获得一张区块链身份证。如果有犯罪前科或者有肇事前科,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只有符合条件的个人,才能申请滴滴司机。在申请的过程中,采用区块链中的数据资产作为凭证,给滴滴平台的身份审核加了一重保障。同时,乘客的身份也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确认,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乘客,平台可以选择拒绝其打车的要求。

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每个人的信息都储存在自己的“区块链身份证”上,随用随取。数据身份可以确定双方身份的真实可靠。通过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约,给解决司机乘客身份造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04

根据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理念,未来滴滴打车这样的中心化平台或许有一天会消失。乘客与司机之间点对点地直接进行交易,不仅省去了中间的环节,而且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公开透明,在区块链上随时可以查询、监督。

在乐清女孩遇害案件中,受害人的亲友曾7次联络滴滴客服,要求提供司机的信息,但都遭到拒绝。等到家属报案,警察表明身份以后滴滴才向警方提供司机的信息,这离女孩求救已经过去5个小时了。在区块链网络,乘客一旦意识到危险,报警以后,警方通过区块链上的司机信息,第一时间展开救援,也许这样的悲剧将不会发生。

区块链作为一个独立前沿技术,未来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希望区块链的应用有一天能真正地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