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来聊一聊梦想这个词。
年纪稍轻的人都觉得这个词太俗气,因为这个词出现地太频繁,就有一点“滥”的意味。而我们总在追求着“个性、独立与自由”,对于那种“老成”“滥情”味的词于是便嗤之以鼻。然而,不管怎样地厌弃(这种厌弃是带有任性、幼稚的意味,在我看来实在不足为题),我们还得说一说。梦想,简单点说,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在这简单的含义上再具化一些,就是你的目标。
目标该不该有?当然要有,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你是怎样地活着。只有有了目标,你才有努力的方向,你才会有你“切实地活着”的感受。没有目标的人,一边一天天散漫地过去,一边埋怨生活的无趣,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颇替他们哀伤,他们生活中唯一的变数是他们不稳定的情绪,他们不能够发现外头的世界有多么奇妙、多么有趣。然而,有了目标之后该怎么做?目标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被实现,实现目标的唯一可控途径是个人的努力。
2.
努力这个词,当然是褒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容易被人演绎成“裹着褒义躯壳的贬义”。例如有人认为自己熬夜看书到凌晨两点发个朋友圈就是努力,例如有人看到周遭人都是得过且过而只自己学习就是努力,例如有人以为从早到晚地读书就是努力。在我而言,努力被肯定的唯一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自身价值(即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自己付出的精力与时间的量的衡量。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自己对自己的感动之中”。
然而,你做出了切实的努力之后,目标就能实现了么?生活最无情,也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否定。对于否定的原因,应是主客观两说。主观说,一是你无法立即知道适合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确实的,但适合自己的却不一定是自己的兴趣,况且通常我们所谓的兴趣大多是激情、不具沉稳,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怀疑自己,最后放弃。然而找寻合适自己的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尝试。所以,不论如何,你总要试一试。二是你有时努力的方向或是方法或许不对。目标越抽象化(如做一个理性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就越难把握方向。至于方法的问题,就如上文所辩驳的“感动自己”的误区了。解决方向与方法问题的唯一途径,很幸运也很不幸的,也是不断地尝试。以上两点的主观说,大多数程度上是个人能够掌控的,而与之相反的另一点——客观说,就带着“命运”的意味了。世界上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很多,而没有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更多。当一个人克服了主观上的误区,做出了切实而可行的努力,却仍然可能不会成功。这虽然让人心痛,但这是可能的。因为梦想从来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东西,它是与世界其他物体相接连的,又或者说,梦想从它一开始诞生之后就不是我们的,它只有在与其他事物联系时才存在。“物质存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掌控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梦想带有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能否实现要看个人的运气,也即国人常说的“命”。
3.
写到这里,总觉得凄凉。一个人不愿意了解全部事实是有原因的,因为那样总还有可容自己臆想的余地,自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为它涂抹几分明亮而有希望的颜色。尽管那样轻松些,然而我不愿那样活着,与其沉寂于虚妄水汽里的彩虹,还不如用自己的双手在黑暗中撕出一道光亮。既然我们自己还能为自己掌控,那就不断去尝试好了,那就努力坚持好了。更何况,生活也不只有未来一种形态,还有现在,还有过去。未来不可预测、不可捉摸,现在与过去总归是我们自己的。如果真是要一辈子平平凡凡,我期愿有一个美好的回忆与踏实的现实。
那么,该如何活着?
我的答案是:朝着未来的方向用力地在当下用力地活着,但在用力的时候也要学会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