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娃子第一次去餐馆吃饭是军娃子一起去的,那是一天星期天的下午,需要提前到校上晚自习。这仅仅是一个班的考前急训,学校食堂不会为此搭伙做饭。吃完午饭,背上一书包干粮和下饭菜,徒步抵达学校已是下午五点了。晚饭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涛娃子获得第一次下馆子的机会。捏着妈妈给的一块五毛钱,来到熨斗中学下隔壁那家姓贺的餐馆。依着爸爸的交代,怯生生地进门要一碗酸菜汤面。碗比家里的而高深且有图案印在上面,面条长而坚韧,入口立刻赶走饥饿。新奇地在一个陌生地方吃饭,开始不知道是先喝汤还是吃面,有时几筷子都捉不住面条,感觉后脑勺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的笨拙。喝汤吸溜出声音,发觉一张脸浮在眼前笑话自己的土气。也许是饥饿感盖过这些,吞饭速度快的老毛病上来了,军娃子连忙使眼色,不见奏效,用脚勾碰了一下涛娃子的小腿。涛娃子猛然记起爸爸说过不能狼吞虎咽,显得没下馆子、八辈子没吃过似的,会被店里人看不起。筷子在手里打了结,连碰到碗沿儿都似乎失了礼数,一板一眼的直起直落,夹面、捞面、挑面和张嘴咬面逗得军娃子忍俊不禁。即使这样,最后还是见了碗底,忍不住想仰脖喝下最后一口。军娃子牵了牵涛娃子袖口,猛然记起爸爸说过饭要留一口,最好还能对饭提点儿意见,显得有品味。涛娃子顿时恼怒了:如此双标,在家里吃饭要碗干盘净,不能说不好。
后来双标的事儿就更多了,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家要待人热情,言外之意:陌生人不是人。有人在作文里写到吃馍见到一丝头发,顿感母亲的艰辛,含泪吃下;到了饭店再吃到头发,换菜要赔偿,难道世上只有妈妈头发好,而且只对自己孩子好,换人就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