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去华(938年-1006年),字信臣。开封襄邑人,张谊之子,北宋将领、文学家。
01、给周世宗献书,被授主簿,辞官
938年,张去华生于开封府拱州。他自幼刻苦好学,擅长诗赋,五代时因家族荫庇得以补任太庙斋郎。
955年,后周世宗南征淮南,十八岁的张去华写下《南征赋》和《治民论》向周世宗进献,得到世宗的赞赏,并授予御史台主簿的职务。
后因参加御史台之台、殿、察三院议事,不得预坐,张去华认为簿领之职非大丈夫所为,遂弃官而归,闭门苦读。
02、中状元后,不满官职,请求与上司比试
宋朝刚建立,张去华便挟诗文游学京师,其行为文章为李昉所称扬,一时名声大噪。
961年,张去华参加科举考试,显露才华,脱颖而出,中辛酉科科举状元,受到宋太祖赞赏?
中状元后,张去华被授予秘书郎、直史馆之职。一年后,因未得到升迁,他上奏自述,并批评知制诰张澹的学识浅薄,请求比试。
宋太祖立即召令张澹等人与张去华临轩策试,让陶谷等人进行考试。张去华展现了过人才华,张澹由于答非所问,被降级。
宋太祖提升张去华为右补阙,赐予袭衣、银带、鞍勒马。朝廷官员议论轻视张去华急躁升职,因而张去华八年不被提职。
03、献计攻取桂州,一路升迁
963年,平定荆南后,命为道州通判。张去华上奏说“:桂管为五岭的交通要道,如今刘钅长为了保全领地顽强坚守,依赖桂管作为防卫屏障,。
如果大军首先攻占他的城池,奔赴番禺,犹如进入无人之境。”并叙说桂州能够攻取的情状,太宗颁布诏令给予奖励。
张去华回京,任磁、乾二州知州,选为益州通判,升任起居舍人、知凤翔府。
04、跟随宋太宗出征,任职河南、河北转运使
979年,张去华随从宋太宗征战太原,督管随军左藏库,被任命为南京应天府转运使,先后担任左司员外郎、礼部郎中。
982年,任江南路转运使。984年,宋军讨伐幽州,张去华监督南京应天府粮草运输到拒马河,命为河北转运使。由于工作业绩出色,张去华被委任为陕州知州。
05、著《大政要录》,任开封府判官
986年,著《大政要录》三十篇,太宗诏书褒奖,命为开封府推官。赐予五十匹彩丝,因此留京没有被派往陕州。
恰遇许王为开封尹,张去华被任命为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都赐予金紫服。
一年后,杨亿就被授予左谏议大夫一职,宋太宗又令枢密使王显下达旨意,表明辅助的意思。
06、办尼姑案,被贬
不久,庐州尼姑道安诉讼其嫂子姜氏对公婆不孝顺,张去华便派人叫来姜氏问话,并且顺便差人向她家周围的邻居们打听了一番。
这一打听得知,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是道安不安分守己,早些年因为嫂子姜氏和她有过矛盾,她怀恨在心,故意来诬告嫂子。
张去华三下五除二就把官司断明白了,最后判萧献臣的妻子姜氏无罪,尼姑道安,颠倒黑白,诬告亲人,痛加训斥,就用镣铐拘禁送回庐州。
道安嫂子是刘铉妻子的外甥女,道安不服击打登闻鼓,状告张去华,说刘铉用书信请托,张去华故意不治罪,宋太宗被道安姿色迷惑,把张去华贬为安州司马。
07、收养父亲朋友儿子,培养子女,成父子双状元佳话
这年年末,受召授予将作少监、知兴元府,没有到任,改任晋州知州,升任秘书少监、知许州。
张去华做官期间,一向非常关心民间疾苦,重情重义,他还收养了父亲好友的两个儿子,抚养他们读书上学,长大成人。
张去华对自己子女的培养同样没耽误,他有十个儿子,张师古、张师颜均为国子博士,师锡任殿中丞。
而他最器重的小儿子张师德则考中了宋真宗时期的状元。父子双状元,成就了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
此外,张去华女婿是真宗时宰相向敏中儿子张师德娶了真宗时宰相李沆的女儿,孙子张景宪是尹洙女婿,都是一时风骚人物。
07、撰写《元元论》,受赞赏
997年,宋真宗继位,张去华又被重新授予左谏议大夫一职。不久,又被升任给事中、知杭州。
张去华对百姓疾苦深感关切,撰写《元元论》强调养民重农为治国之本,建议废除吴越国统治时留下的身丁钱税。
真宗十分赞赏,命以缣素书写为十八轴,张挂于龙图阁四壁。
08、作“隐居亭”,表明心志,病逝
999年,迁任苏州。不久,由于患病请求分司西京。在洛阳修补园庐,作“中隐亭”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张去华从此不再过问政事,他在家创作诗文,以诗会友,有时出外游玩。
张去华诗文并茂,留下了十五卷文集。可惜仅存《游七星岩》。该诗以七言律诗形式描绘了桂林七星岩的奇景:
桂林平地起山尖,独此奇峰个个圆。
上应星辰三四点,中藏空洞几千年。
乘槎客子频相访,骑鹤仙人竟不还。
多少南来骢马客,品题诗句细磨镌。
1004年,他以工部侍郎的身份退休,两年后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九岁。
张去华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才华横溢,他关心民生 多次上书,备受赏识。
他重情重义,曾抚养父亲朋友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成才,培养儿子,成就父子双状元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