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我偶尔会想起那年高考前的操场上,年少轻狂的我和Azuki同学一同畅想着我们的未来,我们那要成名成家赚大钱的未来。
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至少对于我来说。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普通人, 大概率过的是一种普通的生活。
这个开头很像一篇刻画平凡生活的小说。微博上我关注的一位职业生涯指导博主恶魔的奶爸最近也在讨论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报志愿及职业发展的那些事。我很赞成他的说法:普通家庭的平凡人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能把自己的平凡生活过好就不错了。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呢?你能否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呢?很多情况下我们和孩子的冲突是否正是源于家长不肯接受“我娃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这样的想法呢?
很多家长,特别是孩子年龄比较小的家长,即便嘴上不承认,心里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天赋异禀、天纵英才。再加上其他人真真假假的夸奖,很容易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事实总是无情地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孩子真的就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曾经大家都告诉我叮当小朋友有数学天赋,而学而思的暑假班告诉我,面对一年级奥数中“青蛙跳井”这样的题,这个“有天赋”的娃仍然是一脸蒙圈。即便是做班主任布置的拔高题,这娃仍然和“天赋”二字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事实曾经一度让我感到很遗憾,但仔细想想,能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就可以了。同理,学习书法,能够理解中国的文化、体验静心静思的过程就好了。
为什么家长中普遍弥漫一种焦虑的思想?恐怕部分原因是家长们无法接受“我娃最终会成长为一个普通人”这一事实。
有了过高期望的家长,总会在孩子的身上加注过多压力。投入很多心力及时间发展孩子这些“特长”,无形中又推高了期望值——“我都在你身上花费了这么多时间/精力/金钱了,你应该给我什么回报呢?”。而一旦受到事实打击就会产生挫折,这些挫折如果处理不得当,必然导致亲子关系鸡飞狗跳。
另外一些家长自己渴望不凡,把这种心理投射在孩子身上,或是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发展的所谓“天赋”,要加诸于孩子身上,让孩子代替自己完成夙愿。我身边有刚生娃就斥巨资买钢琴的,有娃喜欢画画却强迫孩子学钢琴的,还有要把自己少年时没坚持下来的各种特长都要娃学一遍的。一旦娃有不同意见,也会使家长们产生受挫感,亲子关系也会紧张。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孩子大概率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这样的认知对很多家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毕竟人类的成就或智商呈现出正态分布,天才和蠢蛋只是极少数。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想明白这一点,也许能减少很多矛盾。
写到这里有的人(就是我)快要绝望了,普通人就无所作为了吗?并非如此。
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如果能够幸福成长,追求自己的人生,同样会为我们的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并不只是精英阶层能做到的,普通人也一样。例如做一个好好研究教学法的老师,做一名认真对待患者的医生,做一名精细完成自己的每一件产品的工人。
普通人可能不会对社会产生那么巨大的推动力,但是会让我们的社会运转得更加顺畅。
孩子既然是普通人,父母就不用用心去培养了吗?父母培养孩子各种技能,也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将来生活的更加幸福。我特别佩服好友Y老师,很久之前她就跟我说:“我家娃资质平庸,能够生活得快乐幸福就可以了,不期望在班里拿前几名或是得什么奖,她只是一个普通孩子,将来也很难做出什么大成绩。”能够发自内心如此评价自己亲生孩儿的家长实属罕见。而能够淡定对待孩子成长的家长才真正是活的通透的人。
至于兴趣班,娃真的感兴趣的话,该报还要报,只是期望值要调整好。我们并非是让孩子成名成家,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心灵有所停靠,在独处的时候能够享受孤独,心灵能够“向内求”而非“向外求”——在这点上,叶嘉莹先生是人生标杆,虽然生活经历非常坎坷,但是先生投身于诗词研究,精神世界丰盈充实,令人高山仰止。
最后,配上一副“平平无奇”的图,希望家长们能够养育好普通家庭的“平平无奇 ”的孩子们。
与各位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