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该如何做好内容运营?
1.内容的构思与整合能力
还隐约记得罗辑思维对编辑人员的招聘要求:写一篇文章把店铺里任意三个产品串起来,什么工作经验、学历等等全不关心,只有这一条要求检验应聘者的能力。刚看到这样“简单”的要求,当时以为并不难,但是当我看完他们的产品文案之后,想按照他们的要求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要求是多么的高。把不同的产品建立联系,巧妙的嵌入到一篇文章,真的的需要很强的构思能力去建立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如此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加有深度和说服力,才能引导读者发散思维,读者也会感觉到更有价值。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这样的文章树立了产品价值和品牌传播价值。这样的你才可被称为新媒体运营,而不是简单的文案,找出文章的传播点,和对读者的价值,好的文章是能够与读者形成共鸣的。
2.内容的持续创作能力
第一点,首先我觉得应该是突破心理关,很多人都有用文字表达内心思想的想法,但是又经常浅尝辄止。偶尔我们有个想法,想把它用文字分享出来,写了几句,可能被打断了,或是暂时思路不完整,就没有坚持写完,这样的过程重复一次又一次,所以我们就一直成不了高产的新媒体运营人。
第二点,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培养兴趣点和相关知识结构,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爱好者。只有懂的多了我们才会爱上它,对很多事物都是这样。从自己的性趣出发,创作内容会更加流畅。
第三点,引导用户创造内容(UGC),这个话题其实可以单独拿出来好好研究一下。今天先简单谈谈,用户也有自我表现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需求,很多人创作内容并不完全是为了利益,所以做为新媒体运营人员不能总是靠利益去驱动用户,有一个小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窗前大声嬉闹,老人难以忍受。老人走家门,给每个孩子2元钱,说:“你们让这儿变得热闹了,这钱是对你们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嬉闹,老人给了每个孩子1元钱,孩子们不高兴地走了。第三天,孩子们依旧来到老人窗前嬉闹,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1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1角钱,就想让我们费力做这么多?”于是,这群孩子走了,就再也没来。老人用奖励把孩子们原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钱而玩”,所以当奖励越来越少时,孩子便失去了玩的动力。对于我们的用户也是如此,我们要区分对待,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培养和放大用户的内部动机。
3.内容渠道的分发能力和持续传播能力
内容的扩散速度很多时候取决于扩散的渠道,渠道的广度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内容的传播效率,所以我们要找到内容分发的渠道,建立自己的在这些平台的话语权。例如,你可以培养自己的博客,自己的头条号,自己的百家号等等,通过这些渠道去扩散,来增加自己内容分发的渠道。权威媒体很重要,做网络营销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会选择一些有权威性的渠道去传播内容,或者花费一些费用得到在特定媒体发表的机会。我们新媒体人也要争取权威媒体的转载机会。内容传播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互动、制造讨论点等手段来提升内容的生命力,这样的内容就能更加持续的传播。我们会通过内容收集用户,形成粉丝,但新媒体人不能止步于此,还要通过进一步做深度运营,把目标用户转化成平台或者app的付费用户,再提升一个层次,就是考虑如何把粉丝的效益放大N倍,形成口碑传播,很多时候这也是我们低成本或得客户的过程。
4.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品牌形象
新媒体运营工作对文案排版编辑能力,创意能力要求很高,有的时候也会显得枯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认知会让我们更加有成就感,也会放大这份事业的价值。2016年被称作Ip元年,其实在我看来ip就是某类人群对特定事物形成得相对固化的认知,而今天我们更愿意为这个认知去付费。新媒体人也一样,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培养用户的品牌认知,去塑造属于自己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