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所在,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产业发展锚定方向。当前,以数据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的数智技术加速渗透乡村产业,正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产业形态迭代升级,成为破解乡村发展瓶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
数智技术为乡村产业注入多元发展活力。它打破传统农业 “种养 + 销售” 的单一模式,重塑产业组织形态,催生多元增值空间。山东安丘将数智技术嵌入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链条,通过 “双码” 认证实现从 “事后追溯” 到 “事前预警、事中控制” 的转变;云南宣威火腿借助 “区块链 + 溯源” 技术,为每件产品赋予专属 “身份标识”,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与此同时,智慧乡村旅游、农产品 IP 打造、水稻数字盲盒等新形态不断涌现,让乡村产业的价值边界持续拓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然而,数智赋能乡村产业仍面临现实挑战。城市成熟智能算法难以适配乡村复杂自然条件,设备操作门槛让部分农民望而却步;数智设备购置与维护成本较高,资金人才双重约束凸显;技术应用生态不完善,农户分享增值收益有限,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数字鸿沟” 与数据安全问题,也制约着数智技术的信任度与普及度。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跃升,需打出 “基建、技术、能力、服务” 组合拳,让数智技术真正扎根乡村。
推动数智赋能落地见效,需系统施策、精准发力。要夯实数字基建底座,加快山区、边疆 5G 网络布局,将智能农机纳入补贴范围,推进传统基建数字化转型;要推动技术下沉适配,开发便携式墒情检测仪等轻量化产品,推广共享服务模式,构建 “需求 — 研发 — 落地” 闭环;要提升农户数智能力,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培育村级技术推广员,用田间实践消除农户顾虑;要健全服务保障体系,设立数字农业服务中心,规范数据管理,设立专项基金并引导金融支持。
从 5G 信号覆盖山野,到数字孪生打造 “云端大棚”,数智技术正为乡村产业绘制新图景。未来,唯有持续推动数智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让技术红利充分惠及农户,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