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果再加上相匹配的旋律,形成一首歌曲,那这种力量会增强数倍,很容易让那些有类似经历的人热泪盈眶。
就拿《歌手》来说,基本上每一期都会有不少人泪流满面。因此,也有不少人提出一个疑问:哭成这样,真的假的,不会是作秀吧?
虽然让我热泪盈眶的,没有几首,但确实也有让我热泪盈眶的。
那是因为——经历的感触。
相对于我的同学来说,我唱歌并不好听,吐字不清、大白嗓子、声音软弱无力等等,所以我比较喜欢听歌。
对,我比较喜欢听歌,喜欢听纯音乐,不怎么喜欢听有歌词的。
有些人问过我:“你听纯音乐,你能听出什么东西来?”
我说:“听不出来。”
“那你还听个毛?”
“喜欢,有感觉。”
“有什么感觉?”
“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从小到大吃的是“快餐文化”,或者说是“填鸭式”。其实吸收不了多少,更多的是变成了“废物”,被排到了体外。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吃饭,很多人都不是“细嚼慢咽”。如果你去跟一个刚吃完饭的人谈事情,或者聊天,对方其实是不想搭理你的,因为他的身体发出一种想休息一下、不想思考的信号,尤其是中午和晚上。因为一方面肠胃要消化吸收这一大堆的食物,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身体机能在运动,在消耗能量,另一方面身体传出一种“满足”的信号。
同理,我们从小到大,一天到晚接收各种不同的知识。大脑一边要接收,一边要思考,一边要整理存档。长期的“填鸭式”,让你大脑疲劳,思考的能力慢慢的下降,因为思考是需要能量支撑的。
而我喜欢慢慢地去挖掘,去体会。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对《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才算有那么一丁点的感觉,虽然我现在连这首歌的歌词都记不住。
所以,弹过的几首钢琴曲,现在也只会弹《nuvole bianche》这一首,虽然它是国外的一首曲子。
我之前对我老婆说,那些“忧郁”“悲伤”的歌曲,你能不去唱就不去唱,会把自己给唱“坏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所以我们才会有忧郁、郁闷、悲伤、想不通。
当你忧郁、悲伤的时候,不管是听还是唱那些“忧郁”“悲伤”的歌曲,很容易引起共鸣,很容易“陷入”进去,体会到“忧郁”“悲伤”的情感。
当你心情不错的时候,去唱“忧郁”“悲伤”的歌,你又不能体会多少它所要传达的那种情感。
更不要说体会到其中要表达却又暗含的“正能量”。
再打个比方,如果你每天对自己说一些负面的话,或者是负面的暗示,你整个人会好?
每一首歌曲,都是作者“由心而作”,且加有本人强烈的经历、感悟,没有类似的经历感悟,想要“感同身受”,想要“唱好”这首歌曲,可能吗?
如果你歌唱的还不错,就可以去给别人唱一首歌,然后问问他:唱的好不好?除了唱的好,还有什么其他的感觉?
对于大多数人说,歌唱的只要好听,就足够了。
公众号:子仙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