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说说静妃
靖王的标签大概是 耿直,忠诚,热血。常年征战从未进爵也从未有过抱怨,30岁了还没学会结交权贵,这些特质,除了生性纯良之外,大概跟他母妃的性格是分不开的。静妃的出场永远是微蹙着眉头,不喜不嗔,与其说她生性淡泊,我觉得倒不如说她不屑。
正殿门口的楠树便是最好的说明,“娘娘喜欢楠树?” “是,一直都很喜欢”
她不需要皇帝的宠爱。
那一年化名梅石楠的林燮救了被医霸欺凌的她。没有人知道情根何时深重,但后来,她进宫当了医女,照顾他的妹妹,然后被皇帝看上,诞下皇子,成为了并不受宠的静嫔。后来,林燮成为逆犯,宸妃自尽宫中,皇长子满门被灭,但凡有关系均受到株连,十三年后人们仍然不敢谈起当年惨况。但同为帅府旧人的她活了下来,虽然彼时已经有了皇子,但在多疑的皇帝身边生存下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能被赫赫威名的大将军送进宫照顾自己的亲妹妹已是不易,而在多事之秋安稳存活更是一种考验,你说她没有大智慧,我不信;她拥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够诞下皇子的美貌却一直不受宠,我想,大抵只有一个原因,她不愿意。
一、
皇帝说,战场凶险,以后尽量不遣他(靖王)出去了,她的眼神是这样的
她能有多爱这个男人?眼神里有猜疑,不信任,试探,唯独没有爱情。当然,也没有畏惧;对,她不怕他,她知道自己会赢。
马上,她又恢复了往日的温柔神色,“只要朝廷需要,该去,还是得去”
“景琰这孩子虽然不爱张扬,但他心里是装着陛下的;陛下若是为了爱护她,一直让他赋闲在京,享清福,他反而会觉得不被器重呢”
一句话说出来自己儿子好多个优点“不张扬,孝顺,实诚” 这些都是这个多疑的暮年皇帝极为看重的;他不张扬,跟当年受拥护的祁王不一样,他没有众多党羽,他没有威胁;他孝顺,不用担心他会推翻自己领导;他实诚,他本就不爱名利,不结交权贵,只会一拳一脚到处征战守护自己的河山,功大于天而不自知,不恃功傲物,这一切都是皇帝喜欢的。
皇帝接下来问“你觉得誉王如何?” “臣妾觉得誉王 容姿不凡,气度华贵,是个很气派的皇子”
这个回答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回答呀,只评论长相,而在权力之争中,长相,是最不重要的。这一回答既回答了皇帝的问题,又让皇帝放下了戒心:你没有贬低别个,我可以信任你。并且,你果然不懂我问的是什么,深宫妇人就是深宫妇人,还不能明白我话里的意思,你,对我也没有威胁。
皇帝还怜惜地把自己的手搭在了她手上。
“朕问的不是样貌”
“请陛下见谅,臣妾对誉王知之甚少,只是偶尔听后宫议论,说,他是个贤王”
“后宫妇人知道什么贤不贤的,这些话,还都不是外边传进来的。现在朝堂议事,大臣们都以他马首是瞻,倒是真贤啊”
前朝后宫勾结在任何朝代都是被忌讳的。并且,大臣们以誉王马首是瞻,挑战了皇帝的权威,这不就是以前祁王的景象啊,让皇帝感到了威胁。静妃什么都没说,他让皇帝自己想到的。
“那不都是陛下爱重的缘故,以前太子在朝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皇帝 “你这话说的无心,但却说到了点上,誉王在朝中的局面,倒是比以前太子辅政时期,还要顺丰顺水啦” 皇帝对誉王的戒备更重了。
二、
皇帝东宫震怒而归,卧床病倒了。皇帝问静妃,自己是不是老了。静妃回答“臣妾不知道太子做错了什么,但臣妾觉得,陛下未动雷霆之怒,仍是为父之慈,当与年龄无关”
既否定了皇帝老了之说,又找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为父之慈” 这对于这个杀了自己备受爱戴的皇长子的老年人来说,再受用不过了,距离又拉近了。
三、
皇帝问静妃怎么看待赤焰旧案。静妃回答
“臣妾出身林府,与故宸妃相交甚厚,陛下早就知道。若臣妾恶语评之,陛下岂不会感伤宸妃生无挚友,死无追念?可是赤焰一案由陛下您亲自处置,以您的圣明,为的一定是稳固朝廷,若臣妾顾念与宸妃的私情,为赤焰中人开脱,陛下又难免会认为臣妾不了解您安稳大局的一片苦心……臣妾只是深宫一个小小妃子,无论对赤焰案的看法如何,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如果因为臣妾的回答导致陛下您伤心难过,那就是臣妾天大的罪过了,故而臣妾斗胆,请陛下见谅。”
我不否认我与林府关系,反正你也知道,我先讲出来,坦然消除你的疑惑;我从不怀疑陛下您的圣明,我虽出身林府,可是也觉得陛下您是对的,我是在您这边的,我对你没有丝毫的怨恨并且我深深了解你的一番苦心;我仍深宫妇人,微不足道,您是万乘之尊,切不可因为我的言语而有不快。我懂你,并且,我多么的尊重你,为你着想,你完全可以信任我。皇帝果然是相信她的
“算了,你心肠柔善,朕不该难为你”
.......
“臣妾明白当年陛下是有心对宸妃网开一面的,可是您也知道,她虽然心性温良,但毕竟是将门血脉,面对那般情形,自然不愿意苟且独活。以臣妾对她的了解,与其说她自尽是因为畏罪,不如说她是感到对不起陛下您,觉得生无可恋罢了。”
我深知陛下您心善,宸妃之死跟您没有关系,全是宸妃自己一时想不开,想来宸妃也不曾怪罪于陛下,她是爱你的,她觉得无法面对你才自杀的。
既从侧面表明了自己对皇帝没有丝毫不满,又将皇帝之过错推得干干净净,皇帝甚是受用,连连点头。
听说捕得赤炎旧犯,静妃手中的杯子掉在了地上
皇帝又戒备起来
静妃微笑捡起杯子“十多年了,竟然还能捕得旧犯,臣妾实在是吃惊”
我掉了杯子是因为我吃惊,我并不关心赤炎旧犯,你看,我是微笑着的。皇帝马上放下戒备笑着点头,“是啊,是啊,朕也没有想到”
四、
靖王跟静妃坦白他要为了所有人得到皇位时
静妃沉默片刻,只道“你决定了?”
“决定了”
“这很难”
“我知道”
“那你就去做”
“可是母亲”
“不用顾念我,成也好,败也罢,只要我们母子生死公担,又有何惧”
静妃从来都是个温婉的存在,她的眼神从来不曾如此坚定与凌厉,这次还是看着自己的儿子;不管出于什么缘由,她也是想要这个至尊之位的;我告诉你这很难,我知道你做了决定便是想清楚了,便不再横加干涉你的决定,不对你的决定评头论足,你只管放宽心去做便可了。生死公担。但一旦做了决定,就必须义无反顾。她对自己的儿子有着完全的信任,同时,她也相信她自己。
五、
她首先是一个母亲。
拉着准王妃的手说“婚期已定,你整日在府中备嫁,想必心中也多有惶恐;我今日叫你进宫来,是想宽慰宽慰你,你切莫拘谨”
开口便给一颗定心丸,让姑娘放心,至少,有一个好婆婆。
“景琰常在沙场,有些武人脾气,外间传言,多半也是说他不是性情温和中人,你一定也听说了吧;你放心,景琰品性良正,将来绝不会苛责于你”
不须等你开口就把你的疑惑说出来,然后再解开你的疑惑,你既没有冒犯之嫌,又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皆大欢喜。
有侍女来报,皇帝去了昭仁宫,静妃说“贤妃卧病,陛下该去看望一下才是。我正好得了这个空,可以好好陪陪我未来的儿媳妇”
后妃之道教授的不露痕迹,皇帝妃嫔众多,得学会自己找乐子,切不可太过计较。
递了百合汤给准王妃,又吩咐侍女“等陛下回了养局殿,也送一碗过去” 。
相处之道同样教授地不露痕迹。为妻为妃者,当事事以夫君为主,你虽去了别处,我依然关心于你,不妄言,不娇嗔,不生气。
六、
所有的隐忍也有崩溃的时候
"你以前,长得那么像你的父亲"
“你什么都不要管了,听见了吗?好好养着,京里的事,交给我来办,你相信我,我一定办得成”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七、
众朝臣恳请重审赤焰旧案,王爷附议,太子附议,皇帝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看向了静妃,那个苍老蹒跚强撑着最后的尊严的皇帝看向了静妃
无畏无惧,坚定如山。她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久的这一天真的来临之时,她已经不喜不悲,做好了所有准备。
魂已断,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无人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