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换个角度看死亡

清明假期即将而至,相信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去扫墓,纪念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当面对一块块墓碑,一张张烧尽的纸币时,可能孩子会问你“为什么他们会死”?每每孩子提及死亡话题时,很多家长萌发的是尽可能轻描淡写的想法,故意说得轻松些,害怕孩子产生恐惧感。其实潜意识里可能还是怕孩子穷追不舍的发问,因而想尽快结束对话。

中国人一直对死亡是很避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家中有孩子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从3岁左右开始,特别是到了5、6岁的时候,对死亡的概念会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进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死亡敏感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情感体验越来丰富,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对人类关系的探索,对人类生命现象的探索,其中就包含活着、死亡和复活问题的探索。

在语言上表现为,口中常出现:“打死你”“踢死你”“你去死”等词语。

在行为上,有的孩子会不停追问有关死亡话题,有的会害怕和家人分开;有的害怕自己会死,亲人会死等等,表现的出很恐惧和忧伤。比如有次听朋友说起她在午睡中,就隐约听到4岁的女儿咆哮大哭摇晃着她:“妈妈,你别死,你别死。说话…”孩子以为人闭着眼睛,不说话,不动就是死了。

死亡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面对孩子的追问,家长确实会无所适从。但是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又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大多孩子会在某个阶段或某个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和疑问,我们无需回避,只要用合适的方式来认真对待即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家长不妨给孩子输入一点有关人类死后生命形式的民间传说,使孩子内心能够有一些慰藉,减少恐惧和忧伤。比如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再见了,艾玛奶奶》、《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永远爱你》、《长大做个好爷爷》、《獾的礼物》等。

还有像2017年很火爆的一部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这样的影片也适合用于和孩子共同探索生命和死亡话题时观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者如果孩子感到悲伤和恐惧时,家长也应报以像对待回答人的出生一样的态度,去正面和孩子探讨。肯定并理解他的感受,并告诉孩子说所有的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觉到忧伤和恐惧,这也是孩子对亲人的爱的表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 嗨,某先生。 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不知道你那里的天气是怎样的,是由晴转雨还是阴转晴,还是像苏轼笔下那样...
    茶丁故事阅读 374评论 5 5
  • 今天院子里的幼儿园开六一晚会。吃完饭正好去接看晚会的桃子和婆婆。 桃子抱着我,马上说:回家了。吃蛋糕了。 然后念叨...
    有鱼阅读 156评论 0 2
  • 2018年3月6日 武汉雨 #巷口胡同# 1* 鲁迅«野草»中写过这么几句话:我自爱我的野草,但...
    巷口胡同阅读 450评论 0 0
  • 业主:“小王啊,你们这机床精度不行啊,还不如XX品牌,他们那款精度可以达到0.1微米呢。” 销售员:“哦,他们的机...
    蜗牛恋峰阅读 187评论 0 0
  • 感情就是这样了,遇见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如果双方都能觉得甘心,那就能让这段感情走得更远。 他没有钱,他上进对你好,你...
    王疯疯阅读 3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