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樊登解读《幸福的方法》讲到:“幸福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似乎在某些部分的认知有所颠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幸福,能带给别人幸福,以为如果能拥有什么特别渴望的东西,自己就会幸福,以为被爱被肯定及呵护,那一定是幸福的,而其实,幸福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外界带给了你什么,就被动的进入幸福的状态,幸福需要去感知、捕捉。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麻木。具备掌握调节自己想法的能力,从容平和面对一切,才具备幸福的能力及对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四象限”描述了人的四种状态,客观的说,多数人并不固定于某一种状态,而常常游走在这几种状态中,重要的是,是否具备调整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及时享乐型】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生活中不乏沉迷之人,网游、抖音等等,可以降低对自己生活品质的要求,只要开心就行。不去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看似当下无忧,实则隐患重重。
【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现在不幸,未来也不幸,这类人可能有抑郁的倾向。觉得生活索然无味,提不起劲儿。长时间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下的习惯、麻木,本可以摆脱的东西,就认为注定不能摆脱,任自己沉入某种状态中,一边厌恶抱怨,一边毫无行动,其实只要愿意学习和改变,都可以修正自己,变得幸福起来。
【忍辱负重型】现在不幸,未来幸福的忍辱负重型,乍一看是良性的,其实不然。人往往会分阶段的给自己定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努力,达成的瞬间会觉得快乐和幸福。比如年薪30w了,日子就好过了,比如熬过这个月的加班,就会幸福了。在我们的认知中,这样看来也是积极向上的没问题啊,仔细想想,比如骑电动车的时候希望自己有辆车就爽了,但是其实有了一辆车之后,如果开过其他更好的车,依然会对现状不满,欲望是无止境的,试图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自己幸福状态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往往只追求了结果,却没有享受过程的快乐。拥有电动车时,省去了没有停车位的烦恼,可以带着孩子去享受春风拂面,当然也是幸福。
【幸福的能力】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才是幸福的能力。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此刻,如果总是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那势必错过了当下。人们常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你失去了某种能力的时候,会特别怀念拥有的时刻,比如生病的时候会想,如果我健健康康活蹦乱跳,我一定会闯入外面的阳光下撒欢,好好享受自如的自己。当现在拥有时就该怀有感激之心。春光明媚,岁月静好,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可以安静的想想心事,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亦或者可以做个美梦,这些看似普通又平常,潜于细碎生活中,你可以触手可得的,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无论生命去向哪里,对未来充满期待,既为未来努力,也懂得享受当下。不望过去,不惧未来,感受每一步的快乐,才能让幸福常在。